第二千四百八十四章 腐爛的世界 (第1/4頁)

隨後趙涵和少女兩人開始行動起來。

如何建立一個穩定的體系呢?

首先根本上還是在於擴充套件生存空間、擴充套件理念。

兩個人在一起仔細思考,然後制定了一個20年計劃,一共分成四步走。

每一步都是5年。

初步應付過吃飯問題後,就是開發無線電。

沒有無線電,大一統的陸地王朝,難以實現資訊通暢。

而資訊不通暢,沒有這樣的物質基礎,想法就不可能擴充套件。

而教育和培養,都會受到侷限。

為什麼會有地方宗族、鄉紳統治鄉下?

就是因為資訊基礎達不到。

而無線電,光速資訊的傳播,才能讓新理念得到流行。

就像民國時代,能夠實現理念的諸多突破,就在於無線電。

電臺、電報,讓報紙可以迅速傳播最新的想法和理念,傳播最新的事。

這也讓很多不上臺面的軍閥最終失敗。

研發無線電是一個基礎。

沒有無線電,大一統的陸地王朝,你手段再多,也是虛的。

一個時間交流成本,就足夠讓任何來自中心的改變,化為烏有。

京城出一個新技術,新想法,到了下面需要一個月乃至半年。

什麼事都做不成。

而無線電的出現,就能讓忠心朝廷的人,及時得到支援,增強向心力。

於是,先研究無線電。

其實無線電並不難。

電磁現象,電和磁用初級工業技術就能搞定了。

在確定完無線電的研發後,兩人又召集一些新人,融入以前思想,再進行無縫對接。

樹立新的理念。

那就是讓百姓和群臣,都知道契約理念,知道律條的理念。

大家組織起來建立王朝,目的是為了解決個人和宗族所不能解決的事。

這也是收稅的基礎。

這也是民心的基礎。

讓大家知道收稅不是給皇帝建造宮殿,不是為了皇帝的一己之私心。

如此一來,那些中上精英們,讀書者,識字者,增加這個相關的概念。

大力發展無線電技術,就能拉攏住他們中的大多數人。

只要向他們講明白其中的道理,大部分人是明白帝國和他們是利益一致的。

技術的變化才能真正改變了舊體系。

類似於農具的改革,讓食人變成了奴隸制。

因為壓榨奴隸比吃掉他們能獲取更多食物。

沒有農具的改革,農業的發展,帶來的更多的剩餘產品,你再怎麼搞什麼道德,理念,食人族也不會聽的。

畢竟這個社會是唯物的,是物質的。

有什麼樣的技術基礎,才能決定出現什麼樣的觀念,才能保證上層架構的穩定。

這個是肯定的。

之前就有地理決定種群論。

地理好歹也是物質的,所以總比所謂虛無的族性要好的多。

單純靠開放大航海,支援大航海,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為什麼?

因為陸地型別的勢力天生厭惡航海。

因為海上漂泊不定,收益控制不住,而統治人口也控制不住。

換句話說,不好收稅……

這才是最實打實的。

你想高額收,對方船直接飄走不靠你的岸。

所以說對於任何一個陸地型的勢力來說,他們都是天然厭惡航海。

只有海島性質的勢力,才不得不依靠航海,為了能收取到航海的稅收,不得不做出各種妥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