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喀秋莎的怒吼 (第1/3頁)

隨著鐵甲船隊的護航,數百艘木製艦船猶如一支支銳利的箭矢,

載著八萬多英勇無畏的人民軍戰士,浩浩蕩蕩地向日軍防線發起登陸。

此時,日軍己悉數撤離,灘頭上僅留下一個個觸目驚心的炮彈坑與橫陳的屍體,

無聲地述說著剛剛這裡爆發的慘烈戰鬥。

人民軍戰士們在登陸後,迅速按照事先設定的編制進行有序整合,

各部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展開行動。

按照先前精心策劃的作戰預案,

人民軍第一集團軍的三個軍在鞏固灘頭陣地後,

迅速合兵一處,形成強大的突擊力量。

其中,第一軍被委以重任,擔當中鋒角色,

而第二、第三軍則分別在左右兩側形成有力的側翼支援。

這三軍齊頭並進,目標首指日本的首都東京。

他們深知,此次深入日本本土作戰,面對的不僅是敵人的軍隊,

更有地利與人和的雙重挑戰。

因此,唯有采取速戰速決的策略,

迅速剿滅敵方指揮中心,才能有望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一旦戰事陷入膠著,被拖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後果將不堪設想。

歷史的教訓歷歷在目,即使是強大的醜國,在越南戰場上,

也因深陷游擊戰的泥潭,

最終不得不被迫撤軍。

人民軍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深知如果消耗時間過久,

被捲入持久戰的漩渦,不僅會大大增加己方的傷亡,

更可能動搖國內民心,對戰爭全域性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因此,他們必須爭分奪秒,

以雷霆萬鈞之勢首搗黃龍,迅速結束戰爭,確保勝利果實的穩固。

然而,儘管日軍曾寄希望於藉助複雜地形與險要關隘,

實施層層阻擊的戰術策略,以期延緩人民軍的推進速度,但這一設想並未如願實現。

原因在於人民軍手中握有另一項令敵軍聞風喪膽的秘密武器——喀秋莎火箭炮。

這款曾在二戰時期屢建奇功的重型火力裝備,

以其強大的火力覆蓋能力與精準打擊效能,顛覆了傳統戰爭模式,

成為攻城拔寨、克敵制勝的利器。

喀秋莎火箭炮,以其獨特的發射裝置與密集的火力輸出聞名於世。

其多管並聯的設計,使得一次齊射即可釋放出數十乃至上百枚火箭彈,

瞬間形成一片綿延數公里的死亡地帶,對敵軍陣地造成毀滅性打擊。

其火箭彈射程遠、速度快、威力大,

無論是對敵軍的固定工事、還是密集步兵叢集,都有著極高的殺傷效果。

尤其是在山地、森林等複雜地形中,

喀秋莎火箭炮的曲射能力更能發揮出無可比擬的優勢,

輕鬆穿透日軍依託地形設定的防線,將原本看似固若金湯的關隘化為廢墟。

當人民軍的喀秋莎火箭炮部隊投入戰場,那震耳欲聾的轟鳴聲與連綿不斷的爆炸火光,

瞬間打破了日軍精心構築的防線,將他們的戰略意圖化為泡影。

火箭彈如流星般劃破長空,精確地落在日軍陣地各處,將工事摧毀、人員擊斃,

形成一道道無法逾越的火力封鎖線。

日軍士兵在喀秋莎火箭炮的狂轟濫炸下,士氣嚴重受挫,

防線迅速崩潰,原本的層層阻擊戰術瞬間失效。

人民軍第一軍的戰術運用簡潔而高效,

面對沿途可能隱藏日軍伏兵或設有陣地的關隘,

只需一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