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這個事一定要做 (第1/2頁)

秦風眼神冷峻,看向了地圖上的島國!

他的心中燃起了對侵略者的仇恨,彷彿能看到倭寇在華夏大地上燒殺搶掠的場景。

自古以來,倭寇對中國的野心與侵略行徑猶如一條蜿蜒曲折的歷史脈絡。

從遠古的朦朧試探首至近代的全面戰火,其侵略意圖與行為在各個時代均有跡可循。

公元前的曙光初現,位於東方海域的倭奴國首次與中國文明交匯,記載始於漢朝時期。

那時,漢光武帝劉秀向倭奴國國王贈送金印,象徵兩國初涉外交與影響力的博弈。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從漢朝末年至唐朝初期,倭寇頻繁侵擾我國沿海地帶,肆虐之處,民生凋敝,經濟發展受阻。

唐朝公元663年,歷史的舞臺上,倭寇在援助朝鮮半島百濟對抗新羅及大唐援軍的白江口戰役中慘敗,這一戰讓倭寇深切體會到與中原大國實力的鴻溝。

雖此後倭寇轉向積極借鑑中華文化,遣唐使頻繁往來,但對朝鮮半島的覬覦之心並未消減。

宋朝年間,倭寇雖未掀起大規模侵華戰爭,卻因地理相近而偶有摩擦。

至元朝,忽必烈兩度揮師東征倭寇所居之地,卻因海神的憤怒——颱風阻擋,未能如願征服。

然而,這恰恰反映出元朝對東亞乃至更遠疆域的雄心壯志。

步入明朝,倭寇進入戰國紛爭的動盪時代,武士與海盜(即倭寇)的狼煙再度燃起,頻繁侵犯我東南沿海,造成嚴重威脅。

幸虧抗倭名將戚繼光等人英勇抵抗,倭患漸趨平息。

時至明清交替,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倭寇的統一者豐臣秀吉野心勃勃,發動對朝鮮半島的侵略,妄圖借道朝鮮入侵明朝。

然而,在明軍與朝鮮聯軍的聯手抵抗下,其陰謀破產,未能實現染指華夏大地的痴心妄想。

晚清時期,隨著倭寇社會的明治維新帶來國力躍升,對外擴張的野心昭然若揭。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戰敗,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倭寇趁勢鯨吞臺灣、澎湖列島,並勒索鉅款,標誌著其對中國的侵略步入新的階段。

2.世紀初至二戰期間,倭寇的魔爪進一步伸向東北。

19.4年日俄戰爭後,倭寇加大了對東北地區的滲透和控制力度。

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爆發,倭寇悍然侵佔東北全境,建立偽滿洲國,隨後步步緊逼華北。

首至1937年盧溝橋事變引發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族陷入了長達八年的浴血抗戰。

期間,倭寇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等滔天罪行,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傷痛與苦難。

總之,倭寇對中國的侵略野心貫穿古今,從早期的掠奪騷擾,到近代的全面戰爭,其對我國領土、資源和影響力的貪婪追求,始終未曾消減,

成為一頁頁血淚交織的歷史篇章。

秦風緊緊握著拳頭,眼中閃爍著怒火。

他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充滿了對倭寇的仇恨,那是源自於一樁樁、一件件血海深仇。

他彷彿看到了倭寇在華夏大地上肆虐的場景,看到了無辜百姓的鮮血染紅了大地。

秦風發誓,他必然會報這血海深仇。他要讓倭寇為他們的罪行付出百倍、千倍的代價。

他要讓他們知道,華夏大地不是他們可以隨意踐踏的,華夏兒女也不是他們可以隨意欺凌的。

秦風聚精會神地凝視著系統螢幕上的資料,此刻,他手中的積分餘額己足以換取一艘鐵甲艦。

在這個木製艦船仍是主流海洋武裝力量的時代,擁有這樣一艘鐵甲艦無疑是對現有戰爭維度的碾壓性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