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 章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第1/2頁)

好書推薦: 花姑子之陶色劫

經歷了這場大戰後,秦風的軍事實力和影響力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他很清楚,在這個亂世中,實力的增長和鞏固是永無止境的。只有不斷發展自我,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秦風在統計了此次戰鬥的傷亡人數,人民軍共計傷亡五千三百八十二人,大部分都是娘子關城牆上的白刃戰犧牲的,秦風深感這些士兵的犧牲是國家和未來和平的基石。

他決定建立革命烈士陵園,不僅作為對這些英勇士兵的紀念,也是對他們家庭的一個承諾。

陵園內不僅有壯觀的紀念碑,每位烈士的名字都被刻在上面,以此表達對他們最高的敬意。

秦風親自出席了祭奠儀式,他的講話激動人心,強調每位烈士的犧牲都是為了民族的復興和未來的自由。

秦風站在青石建成的講臺上,他眼裡流露出堅定而又柔和的光輝,聲音裡蘊含著不可抵禦的力量,他發誓道:“國家對於烈士的崇高犧牲懷有永恆的記憶,將來世世代代銘記在心。”

烈士們的家屬聚集在一起,眼含淚水,他們聽到秦風的話,心中湧起了一股莫名的溫暖與信賴。

秦風接著說:“你們的親人是英雄,政府必定提供崇高的待遇,從此確保你們的家庭生活不會有任何問題,你們的孩子的書聲不再缺席。”

年長的老漢抬頭看著秦風,顫聲說道:“秦司令,只願這風雨兼程的歲月中,我們的子孫不再為戰火受難。”

這些措施之下,戰士們的心中燃起了熱烈而驕傲的火焰。他們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以及人民和組織對這份價值的認可。

士氣高漲背後,是對秦風不凡眼光的敬畏,他們看到了一個真正將人民軍士兵置於心上的領導者。

在封建朝廷裡,當兵的都是武夫,都是低賤的,很多罪犯和流民都被安排在了軍隊裡,戰爭中死亡的戰士也只是成就帝王偉業的墊腳石。

每一個開疆拓土的千古一帝腳下,都踩著無數普通士兵和百姓的累累白骨。

而且封建軍隊除了很少的比如岳家軍、戚家軍等與百姓秋毫不犯外,大部分都是和土匪一個秉性,古代兵匪一家,百姓們對於兵災的害怕甚至高於匪災。

而在革命區,百姓們對於人民軍的信任己經深入內心,人民軍己經成為了百姓們的主心骨。

在民眾的讚譽聲中,人民軍戰士們愈加堅信,他們的犧牲並非徒勞,每一次勇猛衝鋒背後,是對民族和國家未來的貢獻。

飄揚的紅旗下,秦風的身影在士兵的眼中越發顯得高大威武,他們視秦風為一面旗幟,指引著前進的方向,抵禦著所有挑戰。

這種信念,化作了一種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使得秦風的號召有了讓人心甘情願追隨的魔力。他們為之戰鬥的理念,得到了民間傳頌,化為兒童們的英雄故事,激發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愛國熱情。

每一位士兵,現在都賡續著這種理念的生命力,無論是秦北的烽火崗,還是娘子關城頭上的守衛,他們與理念同呼吸,共命運,穩如泰山。

秦風則是這歷史舞臺的主宰,將士氣和民意這磅礴之力把控得恰到好處,他的戰略佈局在此基礎上變得更為得心應手。

在這光榮而艱難的征程中,每位士兵都發現了自己的位置和目標,他們不僅僅在追隨一個人,更是在追逐一個民族的復興夢。

他們不再是孤立無援的戰士,而是連為一體的戰鬥群體,秦風的力量不僅在於他的戰略,更在於他能將每一個人的希望和理想凝聚起來,塑造成為推動歷史前行的力量。

祭奠儀式結束後,秦風召集大傢伙商議,大家一致認為,現在先以革命區為根基,繼續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為軍隊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撐和動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