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合作共贏 (第1/2頁)

好書推薦: 花姑子之陶色劫

在同一時刻,南方的局勢風起雲湧。

吳三桂,這位手握重兵的將領,野心勃勃地在南方稱帝,建立了國號大周。

“吳三桂竟然稱帝了!”人們在城市的街道上議論紛紛。

“這可如何是好,天下又要大亂了。”一位老人憂心忡忡地說道。

“他憑什麼稱帝?”一個年輕人憤怒地喊道,“我們應該奮起反抗!”

“可我們只是普通百姓,又能做什麼呢?”另一個人無奈地搖搖頭。

人們紛紛議論著這一驚人的變故,對未來充滿了迷茫和擔憂。吳三桂的旗幟在風中飄揚,似乎在向世人宣告他的權威與統治。然而,在這片旗幟之下,百姓們的生活又將如何呢?

吳三桂的宮殿中,金碧輝煌,處處彰顯著他的權力和財富。他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堅定而威嚴。他的大臣們恭敬地站在一旁,紛紛阿諛奉承,為他出謀劃策,勾畫著大周的未來。

“陛下,您的仁德堪比堯舜,大周在您的統治下必定繁榮昌盛!”一位大臣諂媚地說道。

“陛下,您的智勇雙全,天下無人能及,那些叛亂勢力不足為懼!”另一位大臣連忙附和。

吳三桂聽著這些阿諛之詞,嘴角微微上揚,但心中卻明白麵臨的挑戰。南方的稱帝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各地的勢力紛紛崛起,尤其是北方的秦風,對他的政權構成了威脅。

“眾愛卿,如今天下群雄割據,如何應對才是當務之急。”吳三桂發話道。

“陛下,莫憂。以陛下之神威,區區亂賊,彈指間便可灰飛煙滅。”

“陛下,微臣建議派出精銳之師,一舉平定叛亂,以彰陛下之威。”

宮殿中議論聲不斷,大臣們紛紛進言,為吳三桂提供策略。然而,他們是否真的能幫助吳三桂穩固政權,抵禦各方勢力的挑戰,還是一個未知數。

吳周的登基大典的熱烈氛圍漸漸消散,夜幕降臨,華燈初上。

吳三桂在宮殿深處輾轉反側,反覆考量著新局勢下的戰略抉擇。

最終,他選擇了與秦風共商未來發展大計,特派一名忠實可靠的信使,攜帶書信,連夜啟程前往京師。

秦風在接見吳三桂特使的那一刻,眼神中閃爍著堅定而智慧的光芒。

面對特使遞來的書信,秦風並沒有立即拆閱,而是首視著對方,用溫厚而富有力量的聲音,表達了他深思熟慮的長遠願景:

“在這片廣闊無垠的華夏大地上,我們同根同源,實在無需在滋養我們成長的土地上刀兵相見,互相殘殺。

身為華夏兒女,我們的責任與使命,應當是為了我們的後代開創更廣闊、更富饒的生存天地。”

他的話語在空氣中迴盪,彷彿是一曲雄壯的讚歌。

接著,秦風的目光投向遠方,思緒彷彿跨越萬里江山,來到了溫暖溼潤的南方,那裡,東南亞半島鬱鬱蔥蔥,南亞大地西季如春,蘊藏著無盡的生機與潛力。

“在那遙遠的南方,翠綠的稻田、肥沃的土壤、宜人的氣候,無疑是建立新家園、播種新希望的理想場所。

我,秦風,願以開放的心態,攜手吳周勢力,共享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與技術支援,共同書寫一段開疆拓土、民族復興的壯麗史詩,為我們的子孫後代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使者深受秦風的慷慨陳詞與遠大理想所打動,返回吳三桂身邊時,不僅詳盡複述了秦風的構想,還傳遞了秦風那一顆包容萬物、胸懷天下的赤忱之心。

吳三桂聽聞後,內心泛起漣漪,深感震動。

民軍在短短半年內勢如破竹,以雷霆萬鈞之勢將清軍逐回關外,成功在北方建立起穩固政權。

他們的戰鬥力及軍事實力顯然己達到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