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1/2頁)

豫地,本身就處於一片平原,在黃河決堤後,大部分地區都被洪水所氾濫。

滿清豫地巡撫張自得在連續大雨之初,就預料到會有洪澇災害發生,立刻向滿清朝廷彙報,請求提前準備救災事宜。

但是因為路途遙遠加上大雨不斷,朝廷的回覆遲遲不能到達,這讓張自得心急如焚。

來不及等待清庭的回覆,張自得安排了豫地救災的事宜,各地官員在得到命令後卻陽奉陰違,趁機搜刮錢財。

每次大災,不管高層如何佈置,底層的官差第一想到的就是如何趁機搜刮。

在洪災發生後,各地官員不顧人民死活,把手伸向了救命的賑災銀和賑災糧。

滿清政府規定,救災粥必須要讓筷子豎起來,如果飄起來就要斬殺負責的官員。

所以這些貪官,就在粥里加沙子,百姓們易子相食,多少父母為了一口吃的,賣了自己的親生兒女。

苦難在這片大地上蔓延,雨水混合著淚水從百姓們的臉頰上滑落。

父母抱著剛餓死的孩子放聲大哭

“賊老天!你不給人活路啊!!!”

父母懷著無限的悲痛把孩子入葬,到了晚上就被人偷偷的挖出來分食了。

自古以來,天災人禍都是讓老百姓自己承擔,官府只擔心自己的稅能不能收上來,這些人不要造反就可以,至於他們的死活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駐地的清軍被派來駐守在災區的周邊,不讓百姓外逃,但凡發現敢聚眾鬧事者一律殺無赦!

在這樣的天災加人禍下,豫地的人口急劇下降,餓殍遍地。

革命區在洪水退去後,積極開展生產自救,對於被水淹導致絕收的耕地進行補種。

由政府派技術人員指導,免費發放種子。

另外由於軍裝工廠和其他學院的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給背後的家庭帶來了更多的收入。

秦風在竇師傅的帶領下視察了軍裝工廠的生產。

“現在產能怎麼樣?可以供應的上我們的需求嗎?”秦風關切的問到。

“秦司令放心,您這邊給了我們新式紡織機的圖紙,我們工坊加班加點己經生產出來了,這種紡織機使用了蒸汽作為動力,我們現在是人歇機器不歇,大家三班倒,

生產出來的布匹質量又好,成本又很低,基本上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滿足咱們現在十萬大軍的軍裝需求了,

現在限制我們紡織最大的就是棉花不夠,按照現在紡織機的效率來看,我們目前庫存的棉花可能不夠十天的消耗。”竇先生面帶喜色的說著。

“好,你們做得特別棒!棉花的事情,您不用擔心我來解決,你們只用保證生產的效率和質量,

另外還有一個一定要保證工人們合理的休息,千萬不能出現過度的工作量,如果被我發現有存在壓榨工人的情況,我絕不手!這是底線問題,不容商!”秦風面色嚴峻的說。

“秦司令您對百姓們真的太好了,我們能跟隨著您也是人生之幸,您放心,這個問題我一定會貫徹落實,絕對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的工廠裡。”竇先生髮自肺腑的說著。

現在秦風是財大氣粗,之前地主老財搜刮的銀子還有3...多萬兩,有錢能使鬼推磨還怕買不到棉花?

而且這個年代布匹是非常珍貴的東西,因為都要手工去製作,不僅產量低,而且質量也不穩定。

等用原材料的價格買來棉花,經過工廠的加工,可以很快的形成價格上的優勢和產量上的優勢。

一兩銀子買的棉花,最後產生的利潤可能超過1.倍,這是在這個年代比任何生意都暴利的。

說幹就幹,秦風讓杜笙組織革命區內的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