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吃餃子都能吵起來? (第1/2頁)

【餃子作為傳統食物,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冬至、聖誕、春節、重陽等節日,吃餃子都是不可或缺的習俗。

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躺著”。】

【關於餃子的起源,有一個廣為流傳的傳說。據說東漢時期的張仲景為了治療耳朵凍傷的百姓,發明了餃子,被稱為“嬌耳”。

這個傳說並非毫無根據,雖然小麥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但直到漢朝以後,隨著碾、磨等農具的發明,才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麵食。

因此,將餃子的誕生追溯到東漢時期是合理的。在東漢的庖廚俑手中,就出現了帶有花邊的餃子形食物。】

【在1990年,新疆吐魯番鄯善縣出土了一些餃子,這些餃子可以追溯到700年前的魏晉時期。

從外觀上看,這些餃子與現代餃子相似,但在古代,餃子的名稱可能並不為人所知。

實際上,“餃”這個字直到明朝的《正字通》才出現。

那麼在此之前的餃子被稱為什麼呢?

根據三國時期的《廣雅》記載,有一種形狀類似月牙的食物被稱為餛飩。】

【在當時人們的觀念中,餃子就是餛飩。

南北朝時期的顏氏家訓中也有記載:“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這說明在當時,餛飩已經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食物。

現如今,北方和湖北的一些方言中,仍然將餃子稱為餛飩。】

【然而,據學者研究,當時的餃子吃法可能與現在用水煮後撈出來吃的方式不同,而是將餃子與湯混合食用。

這種吃法至今仍保留在河南、陝西等地區,人們還會在湯中加入香菜、蔥花、蝦皮等佐料。

直到唐朝時期,餃子才演變成現代吃法。

當時,餃子被稱為牢丸,到了宋朝,則改稱為角兒。

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了各種不同種類的餃子,如水晶角兒,它類似於現在的蝦餃。

煎角兒,自然就是煎餃。

辣面角兒是一種獨特的烤制餃子,與它類似的還有駝峰角兒,這些名字可能是根據形狀來命名的。

此外,還有專門為素食者準備的素食角兒,以及看似神秘且高大上的食羅角兒。】

【餃子在北方地區還被稱為扁食,這個名字可能源於蒙古語。

關於過年吃餃子的習俗,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古老。

根據明朝的《酌中志》記載,正月初一需要喝柏椒酒,吃水點心,這裡的水點心指的就是餃子。

到了清朝,《清稗類鈔》中提到從正月初一到初五為破五,舊例要吃水餃子五天,而在清宮中則稱為煮餑餑。

乾隆皇帝非常喜愛吃餃子,甚至在大年時還舉行過盛大的進煮餑餑儀式。

至於餃子形似元寶,因此被認為代表招財進寶的說法,其實是現代的傳說。】

……

特種兵式旅遊西安的影片很快播放完了,接下來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影片,不過這個影片確實在介紹餃子。

本來這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影片,各個時空各個朝代中,有的人看著關於餃子的介紹,忍不住還要吃餃子。

別有人忍不住會心一笑,畢竟千百年後的後代們,還和自己吃一樣的食物,思索一下還是挺讓人感慨的。

然而讓無數的古人都沒有想到的是,評論區不僅一點也不和諧,反而吵了起來。

……

"南方人確實不太愛吃手工餃子。

我個人的感受來說,手工擀皮的餃子,皮太厚了,不夠細膩,也不怎麼入味,餡雖然好吃,但餃皮就跟麵粉團團一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