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兄弟間的爭奪 (第1/2頁)

唐朝。

李淵這個時候,陷入了沉思之中。

和朱元璋不一樣,朱元璋是因為愛屋及烏,所以才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孫子,最後導致了大亂。

但是李淵卻從頭到尾都沒有這個顧慮,因為他的長子又沒有死,這種情況下他自然要把皇位傳給李建成。

可讓李淵比較苦惱的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朝局有一些動盪。

根源就在於,有人說身為天策上將的次子李世民,功勞煊赫,比李建成更適合當皇帝。

李淵的眉頭緊鎖,他的目光穿過宮殿的雕花窗欞,投向了遠方連綿起伏的山巒。

那些山巒如同他心中的波瀾,一座座難以逾越。

他面臨的不僅僅是兩個兒子之間的繼承問題,更是一場關乎帝國未來的博弈。

李建成,他的長子,一直以來都是按照傳統規矩培養的儲君,穩重、守成,是朝中老臣們眼中的理想人選。

而李世民,那個在戰場上屢立戰功的次子,卻有著不同的光輝。

他的勇猛和智謀,讓他在軍中擁有了極高的聲望,甚至連民間也有傳言,稱他為“天策上將”,彷彿天命所歸。

李淵心中明白,這樣的傳言並非空穴來風。

李世民的確有過人之處,他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手腕,都讓李淵不得不承認,這個兒子的確是個帝王之才。

但是皇位的傳承不是兒戲,更不是一時的勝負可以決定的。

近日來,朝局的動盪愈發明顯。

有些大臣開始暗中聯絡,有的甚至公然上書,建議李淵考慮李世民作為繼承人的可能性。

這些動作,無疑觸動了李淵的神經。

這背後必有推手,而這些推手的目的,未必是真心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著想。

一天夜晚,李淵召見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兄弟。

他們進入御書房時,只見李淵正端坐於案前,手中把玩著一枚玉璧,那是象徵著皇權的寶物。

兩人齊聲行禮,然後靜靜地等待著父皇的開口。

李淵的目光從玉璧上移開,緩緩地掃過兩個兒子的面龐。

他看到了李建成眼中的穩重與憂慮,也看到了李世民眼中的銳氣與期待。

他深吸一口氣,聲音沉穩而有力:“朕知道,朝中有些議論,關於皇位繼承之事。"

"你們二人,一個是朕的長子,一個是朕的驕傲。"

"朕今日召見你們,便是要告訴你們,朕心中有數。”

李建成和李世民對視一眼,都能從對方的眼神中讀出一絲緊張。

李淵繼續說道:“建成,你是朕的長子,自幼便被立為太子,這些年來,你的表現也讓朕放心。"

"世民,你的功績朕也看在眼裡,你的才華和勇氣,是大唐之福。"

"但是皇位不是兒戲,不能因一時之功過而定終身。”

李淵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深沉的權威,同時也有著父親的關懷。

他不希望因為皇位的問題,讓兩個兒子心生隔閡,更不希望因此動搖了大唐的根基。

“朕決定!”李淵的聲音在御書房內迴盪。

“將在適當的時候,舉行一次狩獵大會。屆時,朝中重臣、各地藩王都會參加。"

"朕希望透過這次狩獵,看看你們的表現,也看看朝中諸公的態度。”

李建成和李世民聽到這裡,都明白了父皇的意圖。

這是一場考驗,也是一次機會。

他們必須用自己的表現,來證明自己是最合適的繼承人。

李建成和李世民退出了御書房,兩人臉上都掛著淡淡的微笑,但心中卻是波濤洶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