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為什麼朱元璋不傳位給朱棣? (第1/2頁)

“但是什麼?”劉據急切地追問。

“但是,皇上不能公開為您洗清冤屈。這關係到朝廷的穩定,還有皇上的威嚴。”

張湯的話語中充滿了無奈。

劉據的心一陣絞痛,他終於明白了父王的難處。

他深深嘆息,眼中閃過一絲釋然:“我懂了,父王的苦心,我不會讓他為難。”

張湯看著劉據,心中湧起一股敬意。

他知道,這位太子即便身陷囹圄,依舊保持著高貴的氣節和對家國的忠誠。

“太子殿下,您還有何心願?”張湯問道。

劉據沉默片刻,然後緩緩說道:“我只願我的死,能換來大漢的太平無事。"

"還有……若有可能,請照顧好我的母后。”

張湯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我會盡力而為。”

當夜幕降臨,牢房中的劉據獨自面對著最後的時光。

他想起了童年時與父王在御花園中的歡笑,想起了青年時馳騁沙場的豪情,想起了那些為國為民日夜操勞的日子。

他的一生,雖短暫,卻充滿了意義。

最終的清晨,天空泛著淡淡的藍光,劉據被帶往刑場。

他的步履堅定,面容平靜,沒有一絲恐懼。

他的犧牲將成為大漢帝國曆史上的一部分,而他的冤屈,終有一天會被後人昭雪。

刑場上,劊子手舉起了利刃,陽光在其上反射出冰冷的光芒。

劉據閉上了眼睛,心中默唸著對父王的原諒,對母后的祝福,以及對未來的期望。

刀光一閃,一顆高貴的頭顱滾落塵土,一代太子,就此隕落。

而在遠處,漢武帝站在高高的宮殿之巔,望著遠方,眼中滿是複雜的神情。

他失去了一個兒子,但為了大漢的未來,他必須承受這一切。

歷史的長河悠悠流淌,劉據的名字或許會被世人遺忘,但他的忠誠與犧牲,將永遠鐫刻在這片土地上。

許多年之後,一心想要百姓過的更好的漢武帝並沒有實現他的願望。

窮兵黷武,年年征戰,大漢百姓苦不堪言。

而剛愎自用漢武帝也終於承受不住壓力,寫了一封罪己詔。

他承認了這麼多年自己的過錯,也承認了劉據的死是一個冤案。

午夜夢迴之時,這位大漢的帝王,可能也會有一絲絲的後悔。

……

新影片很快刷出來了,不知道存在於哪一個時空之中的劉據,也慢慢被人遺忘。

【為何朱元璋未將帝位傳給朱棣,而是傳給了他孫輩的朱允炆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根據當時的繼承法則,即嫡長子繼承製,朱棣既非長子,亦非馬皇后之子。

在靖難之役結束後,朱棣的首要行動便是修訂《太祖實錄》,強行宣稱自己為馬皇后所出,而這一點在《高麗史書奉實錄》中有所體現。】

【當時來自高麗的使節全進曾試圖在北平城拜見朱棣,但不巧遇上了朱棣生母的忌辰,按照禮儀,他無法與朝鮮的使臣會面。

據記載,那一天的日期是七月十五日,然而馬皇后的紀念日卻是八月初十,兩日期並不相符,這表明朱棣當日所祭拜的先太后並非馬皇后。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朱棣並非馬皇后所生,在古代,要想繼承皇位,必須是嫡長子。

朱棣既然不是嫡子,那麼他繼承皇位的可能性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繼承製度中的嫡長子規則,歷經數千年的滄桑,仍被朱元璋所偏愛。

儘管他鐘愛的一位兒子受到特別的青睞,但若要逆流而行,讓位於朱棣,必會招致其他王子的強烈反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