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心情猶如過山車 (第1/2頁)

【在朱棣之後的兩個皇帝,明仁宗和明宣宗,基本沿襲了朱棣的政策。

然而,明宣宗朱瞻基卻有一個特殊的愛好——鬥蛐蛐,儘管這看起來有些不務正業,但這並不重要,畢竟這只是個人愛好,無傷大雅。

然而,這父子倆卻在閒暇時開始教太監讀書,這正中下懷。

畢竟,太監群體在文化水平低下的時候都能出現趙高這樣的角色,一旦有了文化,那還得了。

結果,明朝真的出現了一個魏忠賢。

當然,這是後話。】

【經過朱棣、明仁宗、明宣宗這三代皇帝的努力,明朝的第六任皇帝明英宗成功地掉進了太監的陷阱。

明朝時期,有一位名為王振的太監,年輕時主動選擇淨身入宮。

當時正值太監學習風氣盛行之時,王振憑藉其深厚的文化素養,逐漸贏得了明英宗的信任,並一步步將明英宗引入歧途。

明朝當時面臨兩個外敵,分別是瓦剌和韃靼。這兩個勢力在蒙古地區相互爭鬥,輪流成為霸主,時常侵擾明朝邊境。

儘管他們經常騷擾邊境,但他們每年仍然會按照慣例嚮明朝朝貢。

當時,恰好由大太監王振負責接待。

然而,王振對這兩個勢力毫不留情,一番激烈的言辭攻勢,成功地讓瓦剌和韃靼這兩個宿敵暫時停戰,共同謀劃攻打大明。

太監王振自以為滿腹經綸,鼓動皇帝御駕親征,聲稱皇帝的威嚴能鼓舞士氣。

明英宗竟然輕信了他的話,結果在半路上才發現,戰爭如此危險,隨時會喪命。

於是,他拉著皇帝準備打道回府。但在返途中,他們偏要繞路去王振的老家,美其名曰讓皇帝參觀,舒緩緊張情緒。

明英宗再次輕信王振,結果這兩個聰明人被敵軍追上,淪為人質。

此時,大明王朝陷入一片混亂,皇帝突然失蹤,這可如何是好?

就在這緊急關頭,一位大臣迅速採取行動,將明英宗的弟弟明代宗推上皇位,成為明朝的第七任皇帝。

這位大臣就是于謙。

瓦剌和韃靼後來企圖利用明英宗勒索大明,卻被于謙的幾句話頂了回去,徹底斷絕了他們的勒索企圖。

於是,瓦剌和韃靼認為皇帝這個籌碼似乎並沒有太大的價值,因此決定將其釋放。

當時的現任皇帝明太宗對此感到困惑,這種匪夷所思的操作讓他難以理解。

綁票卻不撕票就算了,現在還要把人退回來,這是什麼意思?

前皇帝回來了,皇位又該由誰來繼承呢?

就在明太宗生病的一個夜晚,一群大臣將明英宗重新推上了皇位。】

【後來,明英宗將皇位傳給了他的兒子,明憲宗,即明朝的第8位皇帝。

明憲宗對太監的喜愛到了極致,他堅信太監是必不可少的,但又不能是別人的。

因此,他建立了除東廠之外的第二個組織——臭名昭著的西廠,在西廠的巔峰時期,其影響力完全超過了錦衣衛和東廠,這也成為了明憲宗在政績上的最大汙點。

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是明孝宗,他是一位傑出的皇帝,以其寬厚、賢能的品德和明察秋毫的洞察力而備受讚譽。

在他的統治期間,外敵沒有製造任何麻煩,太監們最多也只是貪取一些金錢,而皇族的叔伯們也都表現得相當順從。

明孝宗成功地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然而,遺憾的是,明孝宗的身體狀況並不理想,他在36歲的年紀便不幸去世。】

【明朝的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是一個充滿矛盾和戲劇性的歷史人物。

他既受到上天的眷顧,也遭受著上天的唾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