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胡椒的巨大潛力 (第1/2頁)

【在古代,誰掌握胡椒,誰就掌握世界貿易。】

【自遠古時代起,食物便象徵著社會地位與權力,個人對食物的選擇反映了他們在社會結構中的位置。

通常,那些有能力日復一日地食用海參和鮑魚的人士,比那些僅限於食用白菜根的人更為富裕。

若在古代要辨識一種能明確標示食物等級的食材,胡椒無疑是最佳選擇。

這種被譽為“黑金”的香料,不僅因其極高的價值被作為貨幣交易,還曾引發過眾多戰爭。

至今,英語中的胡椒一詞,仍然隱含著象徵性財富的意義。】

【在古代,胡椒的主要產地位於印度的馬拉巴爾沿海地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世紀,當時這種來自東方的神秘調料就已被運銷至地中海地區。

在古埃及,最著名的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被發現其鼻孔內含有胡椒粒,然而,至今仍然是一個謎團,胡椒是如何從印度被運輸到埃及的。

這引發了人們的好奇,胡椒究竟有何魅力,能夠穿越重重山川,最終出現在世界另一端,一個偉大帝王的陵墓之中?】

【存在這樣一種看法,即在古埃及,人們可能已經使用胡椒作為一種木乃伊的防腐劑。

儘管如此,當代科學研究表明,與鹽和草本植物相比,胡椒的儲存效果要遜色得多。

但是,由於胡椒的稀有性、昂貴的價格、其東方的起源,以及它所帶來的猶如天堂般的獨特香氣,使得它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

這種象徵甚至在死後的世界中也得以體現,超越了鹽的普遍使用。

當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行動將胡椒引入歐洲時,這種香料迅速征服了歐洲人的味蕾。

自視甚高的羅馬人對胡椒情有獨鍾,以至於在公元3世紀的一本羅馬菜譜中,500種菜餚裡竟然有480種需要新增胡椒。

羅馬帝國對埃及的征服,或許也與胡椒的吸引力不無關聯。】

【根據《厄利特利亞海航行記》的記載,古羅馬時期每年都會派出120艘帆船,藉助季風之力從紅海啟程前往印度進行胡椒貿易。

然而,羅馬帝國所擁有的珍貴胡椒引起了野蠻民族的貪婪目光。

西哥特人因索要黃金和胡椒未能如願後,對羅馬城進行了血腥的洗劫,這一事件成為了西羅馬帝國滅亡的導火索。

隨著帝國的衰落,曾經穩定的胡椒供應鏈斷裂,價格被中東的猶太商販哄抬至高昂的水平。

他們欺騙無知的歐洲消費者,宣稱胡椒是從神秘龍守護的瀑布之下采摘而來,這導致猶太商人在長期內聲名狼藉。】

【在供應遠遠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需求的情況下,胡椒的高價不僅耗盡了歐洲的財富,還加劇了經濟負擔。

到了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在克勒芒宗教會議上,以神的名義激勵信徒們前往那個“遍地黃金與胡椒”的東方地區,帶著一種掠奪的心態,開啟了長達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

在15世紀,胡椒貿易的控制權落入了義大利人之手,這一壟斷局面迫使葡萄牙探險者尋找一條通往印度的新航道,以獲取胡椒。

大航海時代的序幕,因此部分地由胡椒推動。

1498年,指揮著達伽馬艦隊的船隊成功繞過好望角,最終抵達了印度的卡里卡特港。

當地居民詢問他們的來意時,他們提出了那句流傳至今的名言:“我們是為了尋找基督徒和香料而來。”】

【葡萄牙人在阿拉伯海的胡椒貿易中獲得了鉅額利潤,這引起了西班牙的極大關注。

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無數的戰爭和宮廷內鬥,到了1580年,葡萄牙終於被西班牙兼併,後者繼承了前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