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降低食鹽價格的辦法 (第1/2頁)

明朝。

朱元璋也在關心著食鹽的價格問題。

對他這種從底層崛起的人來說,知道百姓之苦,自然也關心真正的民生。

而在其中食鹽恰恰是非常重要的東西,畢竟人不吃鹽的話就沒有力氣。

可如果鹽價太貴,對百姓來說也是一種巨大的負擔。

思考了一下,朱元璋對小太監喊道:"把李善長喊過來。"

不多時,李善長急匆匆地進入御書房,額頭上還掛著細密的汗珠,顯然是快步趕來的。

他一進房間,便跪倒在地,恭敬地說道:“陛下召喚,臣李善長有何吩咐?”

朱元璋望著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心中不由得生出幾分感慨。

李善長跟隨自己多年,無論是在征戰沙場還是朝堂之上,都是自己的得力助手。

他沉聲道:“起來吧,善長。朕今日召你來,是想商討一下關於食鹽價格的問題。”

李善長站起身,眼中閃過一絲思索之色,他知道這個問題的重要性,食鹽關係到國家的財政收入,更關係到千家萬戶的生計。

他謹慎地問道:“陛下是否覺得當前的鹽價對於百姓來說過高?”

朱元璋點了點頭,目光如炬:“不錯。朕深知民以食為天,而鹽又為百味之先。"

"若鹽價居高不下,百姓生計艱難,怨聲載道,終將動搖國本。”

李善長聞言,心中一凜,他知道這是一個需要慎重處理的問題。

他低頭沉思了片刻,然後抬起頭來,目光堅定:“陛下英明。臣以為,要平抑鹽價,須從源頭抓起。"

"我們可派遣廉幹官員,深入鹽田,查明實情,再製定合理的稅收政策。”

朱元璋聽後,眼中露出讚許之色:“善長所言甚是。"

"那麼,你以為誰可擔此重任?”

李善長略一沉吟,便有了人選:“臣推薦張瀚,此人清廉自守,且有治理地方的經驗,定能勝任此事。”

“張瀚?”朱元璋微微頷首,他對這個名字有所印象,是一個在地方上有著良好口碑的官員。

“好,就依你所言,傳旨讓張瀚即刻啟程前往鹽田。”

隨著李善長的離去,朱元璋的心情稍微放鬆了一些。

他知道,這個問題的解決並非一蹴而就,但至少已經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他站起身,走到窗邊,望著外面的皇宮景緻,心中暗自思量,這江山社稷,終究是要為民著想,才能穩固長久。

而在皇宮的另一處,張瀚接到了聖旨,他的眼中閃過一絲堅定的光芒。

這次的任務非同小可,不僅關乎自己的前途,更關乎到無數百姓的生活。

他深吸一口氣,收拾行裝,準備踏上這條充滿挑戰的旅程。

張瀚在鹽田的日子並不好過。

他日夜兼程,深入到產鹽的最前線,與鹽工們同吃同住,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況。

那些被日光曬得面板黝黑的鹽工們,面對這位朝廷大員沒有一絲畏懼,他們將自己的苦楚毫無保留地告訴了張瀚。

每一處鹽田,每一座鹽倉,張瀚都親自檢視,不允許有任何的疏漏。

他的眉頭越皺越緊。問題比他預想的還要嚴重。

一些地方官員與不法商人勾結,操縱鹽價,牟取暴利。

而那些辛勤工作的鹽工,卻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

這一切的不公,讓張瀚憤怒不已。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張瀚發現了一條通往某位高官府邸的密道,那是一條專門為私運食鹽而設的秘道。

他立即派人暗中盯梢,不多時便抓到了幾名正從秘道中搬運私鹽的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