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為何我們以漢族自稱 (第1/2頁)

【儘管漢朝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許久,我們如今仍然以“漢族”自稱?】

【面對歷代的眾多朝代,為何我們不使用如“唐族”、“宋族”或“明族”這樣的稱謂呢?

近年來,網路上出現了一些文章試圖解釋這一現象,其觀點匯總起來,普遍認為是因為漢朝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在驅逐匈奴至漠北、擴充套件疆域的同時,即便在東漢末年,漢朝仍對周邊的叛亂勢力進行了鎮壓,並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示人。

雖然這種解釋並非錯誤,但它並不涵蓋全部原因。】

【漢族這一名稱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關鍵在於一個顯著的歷史現象。

在漢朝以及南北朝時期,周邊的番邦和非漢民族普遍將中原居民稱作漢人。

這一稱謂實質上是指漢朝人民。

隨著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建立的秦朝,一個前所未有的強盛帝國應運而生,其廣闊的疆域、龐大的人口和強大的軍力,使得秦朝的影響力極為深遠。

因此在漢朝成立初期,北方的胡人族群,如匈奴,仍舊稱漢朝的人民為秦人。

舉例來說,漢武帝在其所作的《輪臺罪己詔》中提到,匈奴將馬匹捆綁以後置於城下,並迅速傳達訊息稱“秦人,我匄若馬”。】

【由此可見,即便到了這個時期,匈奴人仍然習慣性地將漢朝人稱為秦人。

在漢武帝擊敗匈奴之前,漢朝的勢力並未達到後世所認知的程度,直至漢武帝北伐匈奴,將其驅逐至漠北。

同時,他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在河西走廊設立四郡,開闢了絲綢之路,並將西域納入漢朝的版圖。

這一連串的成就,使得“大漢”這一名號遠播至異國他邦,西域諸國紛紛歸附於漢朝。

隨著時間的推移,“漢朝”和“漢人”逐漸成為外界既崇敬又畏懼的名稱,漢朝也將中華文明傳播至遙遠的地域。

這樣的影響力是前所未見的,無論是秦朝、夏朝、商朝還是周朝,都未曾擁有過像漢朝這般廣泛的影響。】

【最終,這些異國之人開始以“漢人”來稱呼中原居民,然而這一過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長期的發展和影響中逐漸形成的。

這種影響持續到了南北朝時期,那時,許多外族仍稱中原居民為漢人。

自西晉崩潰後,五胡南北朝時期一直飽受動亂之苦,世代居住在中原的漢族人民開始流離失所。

永嘉之亂後,匈奴、鮮卑、羯、羌等民族在中原地區紛紛建立政權。

一方面,由於漢朝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另一方面,為了與匈奴、鮮卑等民族區分開來,當時的中原漢人開始以“漢人”自居,並使用“胡人”來稱呼這些異族。】

【直到李淵建立的唐朝,漢人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唐朝廷在對外交往中也自稱為漢。

唐穆宗時期的唐蕃會盟碑上寫道:“今蕃漢二國所守,見管本界,以東,悉為大唐國疆。”

唐朝將自己與其他外族稱為“藩漢二國”。

唐朝這樣自稱,一方面是因為漢朝的影響力確實持續了很長時間,另一方面,也方便那些藩邦理解和稱呼中原王朝。

自東漢滅亡後,經過三國、兩晉、南北朝等眾多興衰敗亡的王朝,四百年的大漢更為人所熟知。

唐朝的詩人們在詩詞中常以“漢代唐”來自稱,可見在唐朝時期,無論是外族還是大唐的百姓,漢的概念已深入人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漢人”字面上的“漢朝之人”的含義逐漸消失,成為中原定居民族的總稱,也就形成了今天的漢族,即華夏民族。

漢朝以其強大的影響力將文明傳播到四方,影響了後世許多代人,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