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0章 民主討論 (第1/2頁)

說話在桃源實業公司的臨時辦公區,也就是一棟簡單的棚屋裡面,大家正在熱烈地討論著。

參加會議的,都是各部門的經理等主要管理人員。

範水冰把安慕西和老趙想要在桃源村找一份工作的事情說出來後,大家就在踴躍發言。

劉天生說道:“說來也巧,在來開會之前,我恰好在桃源大廟的前面部碰到了安慕西和老趙兩個人,跟他們聊了一會,他們都非常強烈的想要在我們公司工作,都說了不要工資,只要能在這裡長久的生活下去。”

“原因有兩個,一個就是說感覺到這裡太漂亮了,特別是重建之後,肯定會再次成為最受遊客歡迎的地方,真正的世外桃源般的景區,住在這裡肯定是舒服了。而如果他們不在公司上班,就不可能長住吧。”

“一是沒地方住,不可能一直住桃源四合院吧。就算有錢住酒店,那還是沒有家的感覺。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們都知道桃源實業公司一心為了百姓,所以加入公司也就是間接為百姓作貢獻,發揮自己的餘熱。”

“所以呢,我的建議是可以考慮安排他們在公司工作,就看你們的意思吧!”

劉天生說完後,趙永樂接著發言。

他說道:“其實從我個人的經歷來說,我是非常理解他們兩個人的想法的,所謂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也是城市戶口過來的,自然不想拒絕他們,再說了,他們還是百姓心中的英雄呢。但是呢,有他們這種想法的人現在不少。”

“以前吧,就是前一兩年都還是,還有大量的農民想要走出農村,走進城市,去城市裡過美好的生活,但那時,你們應該也知道想要一個城市戶口有多難,是吧?”

“幾乎是不可能的,那時的農村人要成為城裡人,只有學生時努力考上大學,然後才能把戶口遷出農村,那幾乎是唯一的跳出家門的機會吧。”

“後來有了購房入戶,倒是多了一個途徑,可是又有幾個農民能買得起幾十上百萬元錢一套的房子呢,所以對於大部分的農村人來說,城市還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

“而現在,至少在楚洲市,這個現象已經顛倒過來了,據我所知,有不少在單位上班的人都希望把戶口遷到農村來,特別是城市裡沒有上班的人,更加希望能把戶口遷到農村去,這樣一定會有工作,會有高的福利。”

“我有幾個治安系統的朋友,就是外縣的,都說現在每天有上百人去諮詢把戶口遷往農村的事情,但是農村裡基本上都不接受。除非就是嫁過來的女孩子,那基本上還是回同意遷過來的。”

“我說了那麼多,基本意思還是說,沒有農村戶口的,就不應該到我們公司來上班。在座的有不少和我一樣是城市裡來的,聽了可能不舒服。“

“但現實就是這樣,幾百上千年的河東,現在終於到了河西了,會有非常多的城裡人想到我們桃源村來上班的,如果你們答應了安慕西和老趙,那麼以後別人再提出來了,怎麼辦?”

“像吳凡和章曼玉說的,法治社會就要有規則,就是遇見這樣的事情,怎麼辦,要有條文,按照上面的去辦,而不是開會來決定。”

“就是大家要考慮一點,如果接受了他們倆,再有別的人也想到我們公司上班,怎麼辦?我講得就是這些。”

趙永樂說的話,聽上去確實有一些無情,有一種自己吃飽了就不管別人餓不餓的意思。

就像有一些人,靠某種方式發了財,最後有了一定的權力和地位了,卻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推動禁止用這種方式來賺錢。

不過,現場的溫敏等城市裡來的人,卻並不反感這種說法,因為這就是事實。

做任何的事情,都要有規定,如果這一次接受了他們兩個,以後還有城市裡的人要來桃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