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5章 步兵戰車 (第1/2頁)

第4575章 步兵戰車

這些奧魯米聯邦軍的步兵戰車,也並不是什麼很新的型號,而是一些已經過時的BMP系列步兵戰車。

這種前蘇聯的BMP系列在其競爭對手中一向以火力強大著稱,BMP-1裝備一門73毫米口徑的2A28低壓滑膛炮和AT-3反坦克導彈。同時期美國的M113只裝備了一挺.50機槍。

而1976年左右投產的BMP-2裝備了一門30毫米口徑的2A42機關炮和AT-5反坦克導彈。與BMP-2同樣火力等級的佈雷德利裝甲戰車美軍要等到1983年才正式服役。BMP-3更是同時裝備了一門100毫米2A70滑膛炮和2A72機關炮。可見BMP系列的火力有多麼恐怖。

BMP系列同樣是機動性的追求者。BMP系列的行駛里程都達到了600公里,而美國的M113和M2佈雷德利都只有400公里。BMP系列也都要求可以隨時泅渡,而這一點西方的步兵戰車都恐難做到。因為前蘇聯的陸軍是一支攻勢陸軍,其裝備的步兵戰車被要求能夠有相當的單獨戰力,而且可以支援軍隊的長途奔襲和進攻部署。

但是這種火力和機動性的強大並不是沒有代價的。BMP系列,尤其是BMP-1/2的防護性非常不好,在其側面用.50機槍彈就能夠擊穿。這種重火力和機動的攻勢性設計在冷戰這種大兵團作戰的思維下並沒有錯,但是當後來蘇/俄軍在面對阿富汗和車臣的戰場時,這樣的設計開始顯得力不從心了。

蘇軍在阿富汗戰爭時隨步兵作戰的步兵戰車在面對輕型反坦克火力時不堪一擊的弱點就已經暴露了出來。在1994年的第一次車臣戰爭中更是暴露無遺。

在經典的131摩步旅的戰例中,因為受到了伏擊,第131摩步旅損失了120輛BMP中得102輛。如果說坦克更多的是執行野戰突破任務在巷戰中損失高還情有可原的話,本就應伴隨步兵在各種情況作戰的步兵戰車有那麼高的損失就顯得不應該了。

所以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之後,俄軍就意識到他們急切的需要一種具備厚重灌甲,之前的一些BMP步兵戰車已經到了淘汰邊緣。而奧魯米聯邦恰恰使用的是這樣一類淘汰貨色。

奧魯米聯邦軍最初的想法是,在當時的非洲戰場上,他們的大部分敵人使用的主要反坦克裝備還是RPG-7及其衍生型號,連RPG-18,22恐怕都難以得到,更不要說更先進的反坦克導彈。所以他們並不擔心防護不足的問題。

而他們沒有想到,這些起義軍其實擁有比RPG-7先進得多的反坦克武器。美國人暗中支援了鐵錘一部分RPG-29。

這種武器是蘇軍中用於替代RPG-7火箭筒和PG-7VR火箭彈的班用反坦克火箭筒,1991年蘇聯解體後曾經大量流入第三世界國家和恐怖分子手中。

俄羅斯製造的RPG29,又稱吸血鬼,可以發射105MM的火箭彈,它類似於卡爾-古斯塔夫,可以說是一枝滑膛式無後座力炮。。這種作戰武器配備了光學瞄準具於夜視儀,並採用了先進的串聯裝藥設計概念。

雖然在理論上,其破甲厚度不足以在正面擊穿一般的第三代主戰坦克。

但實際上,在近距離巷戰中,即使擁有主戰坦克級別的裝甲,在面對100-200米之外,或是從更近的樓頂打來的RPG-29也不能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

挑戰者2主戰坦克,以及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都有過被這種武器擊毀的記錄。用這個RPG-29來打擊步兵戰車,其實是非常管用的。

隨著傭兵們和安莫爾戰俘們開始接手反擊,情況開始有所好轉。對面的奧魯米聯邦軍,先後有多輛BMP步兵戰車被反坦克武器擊中冒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