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2章 分頭調查 (第1/2頁)

第3202章 分頭調查

“那麼西北側怎麼樣?西北側雖然是守衛的大本營,但越危險的地方有時候越安全。誰都想不到,有人能選擇那個位置侵入。”謝爾蓋小心地道,“雖說那裡是巡邏隊的主要路線,但那些巡邏隊員也是內衛部隊的人,我們身上的衣服能起到很好的混淆作用。”

“我反對這個想法。”香腸搖頭道,“巡邏隊都是車輛行動。我們卻是步行接近,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問題所在。而且,剛才我注意到,守衛營地外圍也有暗哨。在靠裡面的位置,還有紅外監控和很可能還安裝了紅外線或毫米波感測裝置,力熱聲光電布撒監控裝置。”

林銳沉默了一會兒道,“這是一次滲透刺殺行動,用來確保滲透成功最重要的裝備不是武器,而是情報。一次成功的秘密潛入需要充分的情報支援,除了對上級單位所提供的情報仔細進行研究之外,應儘可能爭取相關的人工情報,因為不論是照片、監聽記錄或是統計報告都有可能會出錯。

最理想的情況是能夠有熟悉當地環境的嚮導帶隊或是親自前去偵察,因為再多的紙上作業也抵不過親自檢視到的實地情況,而這些我們都沒有。”

“那老大,你的意思呢?”

“我們需要滲透區域和防線周圍的流動巡邏哨的情況。除了摸清對方基本的警戒哨兵交班時刻表之外,對於敵軍所派出的機動巡邏隊的情報也應加以掌握。因為比較有警覺性的敵軍衛戍部隊指揮員一般都會派出機動巡邏隊在防線周圍進行搜尋,以免在固定哨所的死角遭到滲透。

如果以為掌握了固定哨所的交班時間就能大搖大擺長驅直入的話,等在前面的很可能就是隨時出現的機動巡邏隊。另外對於哨兵交班的時間表也應該隨時隨情況更新,最忌諱的就是以為敵軍會定時上下班,到時卻發現本來認為應該空無一人的死角塞滿了機動值勤的待命部隊。

概言之,直到潛入前的最後一分鐘都不能放鬆對於敵人衛戍部隊動向的動態實時掌握,如果可能的話應該在潛入之前對防線的活動情況進行直接的偵察,千萬不要相信手上過時的情報資料,否則整個行動會毫無疑問地在開始前就註定要失敗。

另外,為了預防不期而遇的敵軍或當地居民而搞砸整個行動,我們在潛入前詳細考慮包括天氣氣候狀況乃至於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在內的各項客觀環境因素,以利用自然環境來掩護危險的潛入行動。比如在防衛的哨兵都熟睡的凌晨3點溜過防線就比夜間7、8點要容易一些,風高月黑的夜晚比明月高懸的夜晚要適合得多。”林銳低聲道。

“那麼你到底是什麼意思?”謝爾蓋問道。

“我的意思是,我們目前掌握的情報過少。潛入不容易,而且就算是冒險潛入了,也不利於後續行動。”林銳低聲道。“舉個例子說,我們潛入了那裡,但會議要等到明天上午才召開,我們怎麼能在佈滿監控的地方待一晚上,並且等到明天上午?而且,即便是我們成功了,我們甚至不知道會議所在的地點和時間,難道在一個六層的建築之內逐個房間闖麼?”

“這倒也是問題。”謝爾蓋皺眉道。“那你說該怎麼辦?”

“我們退而求其次,從政府辦公區找突破口。”林銳低聲道,“我建議我們分兩組行動,一組負責接近目標區域進行監視,旨在摸清對方的夜間巡邏。但暫時不要冒險潛入。而另一組人潛入政府辦公區,收集相關情報。這次他們的軍事會議,參加的不只是秘社成員,還有奧魯米聯邦軍。

我們潛入聯邦軍方,應該能夠查探到明天會議的一些細節。比如以往的會議地點和時間,秘社總要通知聯邦軍方。那麼在聯邦軍方就應該會保留一些會議記錄,或者會議紀要。我們可以從這上面推測會議的具體地點。另外一個就參加這次會議的聯邦軍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