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6章 貧民窟 (第1/2頁)

第3246章 貧民窟

那個葡萄酒莊園的規模和麵積讓林銳等人有些始料未及,加上一再增強的安保人員,有種種跡象顯示,秘社大公應該會在一週或者最短几天之內抵達。

林銳和趙建飛商量了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抵近觀察。雖然葡萄酒莊園內部的道路和建築他們不可能進入,但也可以透過圖紙強行記住。林銳和趙建飛都認為,在秘社大公抵達之前,他們最好還是進行一次實地的偵察,至少得清楚莊園外圍的情況。

趙建飛帶著他們前往了那個區域,他們故意穿得很休閒,冒充是遊客,被幾個當地導遊帶著,手裡拿著相機等工具。

“這個地方是開普敦的富人區,種族歧視一直是世界歷史程序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在南非尤為明顯。在離開普敦南部一個15公里有個風景如畫的小山谷,山谷的另一端有一個開普敦最為繁忙的港口之一,還有很多富人區、酒店以及農村。

而在富人區之間有一個窮人社群,你們可以看到那裡密密麻麻的鐵皮屋頂,很多時候溫度高達三四十度,那邊鐵皮屋頂下面的房間裡溫度幾乎是令人窒息的,而這另一邊由樹林分開的富人區,帶泳池的別墅隨處可見。”趙建飛低聲道。“很多社群在設計之初就已經明確了窮富分離的想法,通常一網之隔或者一樹之隔的就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這邊是富人通常也是白人,那裡是窮人通常也是黑人。”

站在這裡,林銳可以清晰地看到貧富差距和環境的割裂,有些地方的豪宅和貧民窟只有一牆或一路之隔。窮人離高檔的住宅區看似只一步之遙,然而現實中,這或許是歷經幾代人都無法跨越的貧富階級差距。種族隔離結束23年後,這些無形的城牆依然堅固。

山腳下有一小片由南非政府修建、稍顯正式的永久結構住房。林銳指著那裡道,“那裡也是貧民區?”

導遊點點頭,“是的,這些房屋主要提供給那些在1994年以前出生,並受到驅逐和種族隔離迫害的黑人居住。然而,由於政府所建房屋數量有限,加上近年來貧民窟新出生人口的增加及外來流動人口的不斷湧入,貧民窟的大部分居民仍然生活在非正式結構的棚戶之中。

貧民窟的非正式建築有的由集裝箱改造而成,有的簡單用一些木板或者鐵皮搭建起來,屋頂蓋上一些塑膠布,用廢棄輪胎或者石塊一壓,也算是有了安身立命之所。非正式建築密密麻麻的從山腳一直修到山頂,形成連片的貧民窟結構。

種族隔離時期業已形成的空間剝奪使得貧民窟的黑人無法享有公平的公共資源如住房、就業、教育、司法權等,從而缺乏參與城市社會再生產的能力,貧困加劇則使得貧民窟的黑人淪落為社會底層勞動力的來源。

每年的11月到來年,主要是男性,還有少部分中老年女性主要依靠打魚或者在漁業企業上班為生。到了冬季,除了小部分人為白人從事園林園藝外,絕大部分黑人男性很難找到工作。黑人女性主要在白人區當保姆,為富人提供家政服務,如做飯、打掃房間、帶孩子、遛狗等。

由於這些底層民眾的工作具有季節性,而且相當不穩定,因此,50%以上的黑人男性青年處於無業或失業狀態,只能依靠政府的救助金維持生計,甚至只能在街頭流浪,靠乞討來勉強餬口。在這些無業人口當中,還有一部分人加入當地幫派,依靠偷盜與搶劫,或者去附近的桌山海洋保護區偷偷捕撈鮑魚維生。”

“那裡的情況很糟?”瘋馬問道。

“當然不能跟這裡的富人區相比,在貧民窟之中,這些棚屋大多沒有通自來水、下水道與照明電力設施,也缺乏廁所、垃圾處理等公共衛生設施。在這裡,安全和隱私幾乎不存在,犯罪問題也十分猖獗,火災、強迫遷離等問題也十分常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