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4章 無主之地 (第1/2頁)

第3264章 無主之地

“我自然知道不容易,這個攤子也不是想放就能放下的。好在非洲夠大,我們也不是非要跟秘社這樣的組織爭長短。”銀狼米歇爾看著林銳道。

林銳有些奇怪地看著他道,“你的意思是,我們儘量避開著點他們?可事實上不是我們要跟他們爭,而是我們客戶群體和他們之間有著天然的利益衝突。那些秘社所覬覦的非洲小國,大部分跟我們有合同。這些合同把我們和他們的利益綁在了一起,一損俱損。”

“我知道,所以我們才這麼努力在維持。”銀狼苦笑道,“可我們的這些客戶根本就是些蠢貨。”

“怎麼了?”林銳皺眉道。

“還記得西撒哈拉麼?”銀狼看著林銳道。

“記得。”林銳點點頭。

這西撒哈拉地區令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大家分不清它是怎樣一個身份,既不是國家也不是殖民地。這就是在非洲大陸西海岸的西撒哈拉地區,至今仍是一個“爭議地區”。由於西撒哈拉地區基本被撒哈拉沙漠所覆蓋,當地人口很少,並集中在僅有的幾個小城市。

撒哈拉沙漠由於他“富於資源、乏於人口”的特點,以至他的命運往往由沙漠邊緣或外部的強國所主導,無論是來自於北方的馬格里布、南方的尼日河流域還是海對岸的歐洲。臨近西撒哈拉的摩洛哥更是將其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但實際上這個地方是一個真正的無主之地。

林銳皺眉道,“我們和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似乎也有合同,好像是為他們提供軍事援助。對抗外來入侵。”

銀狼起身踱步道,“波利薩里奧陣線,是一個致力於爭取西撒哈拉獨立的政治、軍事組織。該陣線是社會國際的觀察員。

波利薩里奧陣線正式成立於1973年5月10日,成立時的目標為反抗西班牙對西撒哈拉地區的控制。5月20日,波利薩里奧陣線打響了反抗西班牙軍隊的第一槍。到1975年,波利薩里奧陣線已經擁有大約800名武裝人員,成為西撒哈拉境內最大的武裝反抗組織。

1975年11月6日,摩洛哥開展綠色進軍,迫使西班牙走上談判桌。11月14日,西班牙、摩洛哥和茅利塔尼亞三國簽定《馬德里協議》,承諾在次年初全部撤離西撒哈拉,並將北部薩基亞阿姆拉地區交給摩洛哥,南部里奧德奧羅地區交給茅利塔尼亞。但是該協議遭到了西撒哈拉的另一個鄰國阿爾及利亞的反對。

在阿爾及利亞的支援下,波利薩里奧陣線於1976年2月27日,也就是西班牙完成撤軍的第二天,宣佈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並和摩洛哥和茅利塔尼亞發生戰爭,其武裝力量也發展到數千人。

1978年,茅利塔尼亞政府在戰爭的重壓下倒臺,新政權在次年與波利薩里奧陣線簽訂和約,宣佈放棄對里奧德奧羅地區的領土要求,承認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對該地區的控制權。但是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立即宣佈吞併茅利塔尼亞放棄的地區,並派遣摩洛哥軍隊加以佔領。

1980年代中期,摩洛哥在西撒哈拉修建了一道摩洛哥長牆,將具有經濟意義的全部西撒哈拉地區包圍起來,從而在西撒哈拉形成了與波利薩里奧陣線對峙的僵局,波利薩里奧陣線控制了長牆以東大約佔全部西撒哈拉三分之一的荒蕪地區,建立了約有15萬人口的一些難民營,但是無法取得更大的戰果。

目前的局面就是一度僵持。91年,聯合國安理會透過第690號決議,決定設立聯合國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團(MINURSO),在西撒哈拉實施公民投票,以決定該地區的政治地位,9月,摩洛哥和波利薩里奧陣線宣佈停火。但是由於在選民資格等問題上爭執不下,公民投票始終未能舉行。”

“你說這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