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7章 巷戰藝術 (第1/2頁)

第2507章 巷戰藝術

將岸微微一笑,“你聽我說就明白了。首先是45毫米反坦克炮陣地。一門45毫米反坦克炮安放在用木頭做成的平臺上面,炮口位於樓房地下室的通氣口窗戶,十分低矮隱蔽。”將岸指著那棟房子的半地下室視窗道。

“然後是室內戰壕。透過半地下室通氣孔聯通到樓外的戰壕,可以用來作為外部防禦和出擊陣地。室外戰壕可以透過半地下室的地板,一條有頂棚的戰壕通向其它建築。機槍陣地,安放在窗戶旁邊的沙袋平臺上。地板上鋪滿沙土防止碎片傷害。

單人射擊掩體,可以利用半地下室或一樓的視窗搭建的木質射擊平臺。木板堵塞釘死窗戶,鐵絲網封住樓梯入口,傢俱被扔在樓梯井裡,以防止敵軍衝進來。

第二層樓上計程車兵把手雷從窗戶扔出去。各個房間的牆壁打通,上挖老鼠洞,便於進出各個房間。上下樓層的房間地板均開洞並放置木質的梯子,便於防守人員在各房間機動。

狙擊手和觀察哨在三樓,那裡有視野開闊的視窗。必要時可以走上樓頂射擊。

閣樓上可以破開屋頂作為一個迫擊炮陣地。安放有一門82毫米迫擊炮,透過屋頂開口向外發射炮彈。但是迫擊炮陣地下面的一層樓,需要用木樁支撐,防止強大的後坐力震塌樓板。”

將岸是正經的軍事學院高材生,他的這些話說得卡多姆和卡桑像是傻了一樣。

但將岸還沒有說完,繼續道,“城市巷戰,房屋防禦是十分有藝術的。首先從地下室做起,先是進行防止炮轟的處理,地板用木料和石頭加固,上面鋪一層泥土,防被炮轟時導致的碎片傷害。露出地面部分的通氣孔開出射擊孔和觀察孔,用來安置反坦克炮和機槍。指揮所、彈藥和補給品儲都存放在半地下室。如果地下室沒有第二個出口,則需要再準備一個。

建築物牆上開鑿射擊孔時,還要在外牆上畫一些假的射擊孔,以迷惑敵人。樓房的第一層窗戶都用樹枝繞上鐵絲網堵住,以防敵人進攻和投擲手雷。窗戶上的玻璃要全部拆除,防止玻璃碎片傷人。

通向屋外的所有門和不需要使用的樓梯井都用傢俱和廢棄物堵塞,有時還要設定陷井或詭雷。人員進出透過聯通半地下室的戰壕或老鼠洞。每隔一段距離放置一個裝滿沙子的木桶,可以用來滅火。窗簾和各種易燃材料要拆除。觀察員、狙擊手和無線電通訊員都在頂層或樓頂。

迫擊炮要放在頂棚較平緩的屋頂,並要將屋頂開口,迫擊炮有用沙袋堆成的平臺,有必要的話會在下面一層樓做支撐。各幢設有防禦的屋子會用戰壕相連,戰壕會蓋上樹枝和碎石。各幢房屋之間的小道會被堵塞並設陷井。這種堅固樓房工事,除非使用152毫米以上的重炮轟擊,或者召喚航空兵投擲重磅炸彈,否則很難攻克。”

卡桑吃驚地道,“這是真的麼?”

“有一個典型戰例,是巴普洛夫守衛戰。1942年9月14日,在斯大林格勒西郊,由揚科夫·巴甫洛夫指揮的一個6人的小分隊,佔據了一座4層公寓樓,並頑強地進行抵抗。士兵們在大樓附近埋設了大量地雷,並在視窗安設了機槍,還將地下室的隔牆打通以便通訊。

這座頑強的堡壘被蘇聯人驕傲地稱為巴甫洛夫大樓。最後僅剩一堵牆還保留到現在,上面雕刻著蘇軍士兵抵抗的畫面,右上角刻著數字58,以紀念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他們6個人在此堅守了整整58天。”將岸聳聳肩道,“我說了,我不是在說故事,而是在陳述事實。”

卡多姆將軍猛然回身對身後的幾個參謀喝道,“剛才將岸先生的話,你們都聽清楚了麼,記下來沒有?”

那幾個參謀一個激靈,連忙點頭,“有,有我這就記錄。”

“光是記錄不行,回去立刻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