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大膽嘗試 (第1/2頁)

鍛體分為練氣、鍛體、易筋、洗髓四個步驟,張乙現在是銀身境,卻不是完整的銀身境,因為每個境界都只是鍛體、鍛骨和易筋,沒有練氣和洗髓,也不知道這是好還是壞,但是他沒有其它的選擇,只能嘗試著往前走。現在連野生藥材都沒有太大的作用了,肉身境界提升不了;國術境界達到了化勁,再往前一步就是見神不壞了,怎麼突破,幾位大師也說不出來。

‘’在道家來說,見神不壞與煉神返虛有類似之處,但又遠遠不及傳說中的煉神返虛。所謂煉神返虛即是透過修煉返回先天,是一種出神入化的境界。透過煉炁化神,行持無為之法,入大定功夫,內觀定照,乳哺溫養,煉就純陽之神。體悟到生前事情,預知到未來吉凶禍福,大地山河盡在掌握之中,眼睛可以看到萬里以外的事物,修煉已經到了天眼通、天耳通、神境通、宿命通、他心通、漏盡通的地步。‘’最後,青雲道長說:‘’小友或可參考一下。‘’

‘’佛宗雲:欲證虛空體,示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此為佛家之言,了明認為施主或可自求本心。

張乙謝過各位大師後便離開了。

道家記載煉神返虛的境界過於深奧,估計天青前輩都沒有達到這種境界,練就種種神通。而佛家說的是一種自我矛盾的修煉,要有法才能證道,而證道之後,境界就是境界,沒有法。張乙思來想去還是一無所獲,最後只能決定出去走走。

張乙走出了基地,穿過樹林,慢慢的往前走,沒有目的地,從郊區走到鬧市,直到郎朗的讀書聲傳來,張乙突然醒起夏國的傳承中,除了佛道還有儒。

張乙便拐路走向圖書館,借了一本大學,慢慢的讀著。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張乙一遍又一遍的默讀著,直到夜幕降臨,才離開了圖書館。

儒家的說法很直白,但是試問天下人,有幾個人能做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張乙盤坐在床上。

格物是透過觀察和實踐,去找到萬事萬物的規律。那見神不壞就跟佛家說的一樣,境界就是境界,沒有修煉的方法,那我怎麼觀察和實踐呢?

如果往前無路可走,那我從後往前呢?

見神不壞,就是能見到自己身體最細微的地方,一旦身體有了損傷,不論多麼細微,都能察覺到,從而想辦法去修復和彌補,讓自己的身體時刻保持圓滿和巔峰的狀態。所以倒回來是先找到能看見自己身體的方法,那怎麼才看自己的身體內部呢?

透過ct等科技外物只是從旁觀的角度去看待過去的事物,這不可行。

在武道修煉中,第四境神遊境中,就可以將自己的精神意識進行凝鍊提升,從而達到思維能力和感知力的高敏狀態,眼、耳、鼻、舌、身、意的感知無限提升,閉著眼都如同能觀察整個世界,看到自身的內世界。

所以我應該從感知上著手,逐漸的感知自身的一切,從面板到血肉、肌肉、經脈、血管、內臟、骨頭等等。

一想明白了,張乙就閉上了眼睛,慢慢的感受著。

張乙從一開始只能感知到微風吹拂面板的感覺,然後跳過外層,感知到了心臟,心臟的每一次泵壓都能帶動著意識往一個未知的黑暗中擠過去,然後慢慢的形成了一個以心臟為起點和終點的網路。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從皮到心,從心到筋,從筋到胃,從胃到腸,慢慢的整個人體的五臟六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