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銀光城四巨頭 (第1/3頁)

這條法律姜秋月還真知道,因為這部法律頒佈的時候,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是一部三十多年前頒佈的法案,目的是規範城裡的企業跟城外的交易行為。

法案出臺前,城裡的大公司跟城外的貿易就普遍存在,法律只是將這些行為預設,並加以規範。

可是老百姓不接受,尤其是對於四大農業公司向城外出口糧食意見尤大,雖然這些公司做這些事情已經很多年。

城裡四大農業公司,分佈在東南西北四城,其中北城的銀光本業是官營公司,其他三家全都是私營企業。法律出臺之後,這幾大農業公司開始可以合法的向城外出售糧食,但有配額,每年他們完成了官方規定的生產任務後,超出部分的剩餘產量,有三分之一可以由他們自由分配,三分之二要送入官方儲備庫儲存。

這些年,他們不斷透過商會試圖修改法律條款,將配額擴大,從三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二。

在姜秋月口中,這些財閥簡直就是吸血鬼,根本不在意銀光城居民的死活,他們貪得無厭,不斷推動條款修改,現在他們已經獲得了陳糧的全權處置權,還將儲備糧儲存期限從原來的十年縮短到了五年,之後又縮短到三年。

但金樂聽來,則是另一種感受。原來城外吃的糧食,只有三分之一是新糧啊。憑什麼城外的人就只能吃陳糧,他更希望開放貿易,讓這些糧食公司可以大規模對外銷售新糧。

廣播繼續播報:“出於經濟考慮,委員會准許了城內部分企業擴大對外用工比例,但委員長堅決要求,必須保留必要崗位給城內居民……”

“又擴大!”

姜秋月激動起來。

“我表哥一家原來都在星星農業工作,前幾年因為擴大招工,我姨夫兩口子一起失業。幸好我表哥會開車,不然他們家就完了。”

這又是一個不同立場,金樂同樣支援城外居民進城工作,他甚至更激進一點,認為銀光城就不該封閉城門,應該允許城內外自由流動,都是人,憑什麼城外的人不能進城。

聽著姜秋月越說越激動,金樂索性‘打’了她一頓,等打完她,廣播都結束了。

每年年初,銀光城市政廳都會進行統合了各個階層的大型會議,代表各個階層的銀光委員會對各種政策提出建議,進行討論。討論結束後透過的決議,會進行廣播播報。

金樂從中聽出了一點春秋筆法的味道,凡是正面的,都大張旗鼓報道,委員長此時一定態度堅定,凡是負面的,一定會加一個‘堅決要求’的條款,同時不報道具體情況。比如擴大招工比例,擴大到什麼程度?保留必要崗位,什麼崗位是必要的,都沒有報道。可操作空間太大了。

金樂不由感慨,看來這所謂的代表各個階層的銀光委員會,恐怕更多是代表資本利益。說他們是資本的奴隸有點誇張,但他們似乎一邊逐漸向資本傾斜,一邊還要繼續維持自己的臉面。

“這個銀光委員會似乎權力很大啊!”

結束戰鬥後,金樂還想著廣播的事情。

“那可不。銀光委員會,城衛軍和銀光衛,可是並稱銀光城三巨頭。也有說法,卡師大學也算在內就是四巨頭。”

這種分權體系讓金樂想到了三權分立。

不由問道:“法律歸誰管?”

“銀光委員會。凡是城裡的民政問題都歸他們管。城衛軍負責城防和一般武裝力量,銀光衛負責卡師相關事務,包括銀光衛隊、卡牌研製、製造等。”

看來不完全三權分立,司法、執法和立法這些重要權力全都集中在銀光委員會,他們還管民政,這相當於一個非常強權的部門。不過因為有卡師這種超自然力量存在,卡師的地位相當超然,所以銀光衛才能成為平衡權力的一極。卡師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