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地球廢土篇(十四) (第1/2頁)

好書推薦: 特豔攻略

三人向著村子內快步前進,一路上,封不覺都在向漢克打聽著神佑村的情況,狂蹤劍影則在旁默不作聲地聽著。

漢克不是導遊,他不可能很有條理地介紹村子的風土人情,不過封不覺問問題時很有技巧,他巧妙地引導著漢克把一些有用的資訊較為詳實地講出來。

神佑村的居住區大致被分為四個區域,靠近出口最外圍是第一區域,屬於貧民區。漢克的家就在這裡,他唯一的家人是年過五旬的母親,她在洗衣房幹活,每天工作十個小時,每週只休息一天,報酬少得可憐。

漢克在拾荒者小隊的工作掙得稍多一點,但是他每次出門,都有可能永遠回不來,他的父親和幾名哥哥都是拾荒者,而他們的結局也皆是死於非命。

拾荒者小隊的工作是在舊地球那險惡的環境中搜尋有用的物資。探索古代遺蹟並不是常有的任務,他們平日裡做的最多的事情,是去採集並運回神佑村外生長的自然資源,主要是礦石、植物,以及汙染程度在可處理範圍內的水源。

有【反重力彈射器】這樣的發明在,這項工作並不需要很多人力,拾荒者們把東西打包,“舉”起來,走回沙魚艙的貨倉內放下就是。

看似這不算多艱辛的工作,其實危險係數非常高。如今的舊地球,即使是黑風暴不斷的沙漠中也有少數兇惡的動物存在,而那些叢林、沼澤、沿海的地區,已是變異生物橫行,對人類來說,環境和生物皆是致命的威脅。

住在外圍地區的,多半都是像漢克這樣家庭,這裡的村民接受教育的時間只有三年,前兩年學基礎數學以及認字,第三年就學習一些與工作相關的知識。從十歲開始,他們就要學著靠自己的勞動去生存。一生都在做著單一而繁重的體力勞動,或是一些具有危險性的工作。不過只要他們守規矩、本分地完成工作,吃上飽飯是沒什麼問題的。

穿過第一個區域,第二區域就是面積最大。人口中等的農耕區。

這裡的道路和房屋樣式較之外圍有所改變,田地裡的主要農作物外形看著像玉米,但葉子不是綠色,而是呈波紋形的金黃色;還有一些長在泥土中的塊莖,露在外面的葉子是咖啡色的。很遠就能聞到一股香氣。封不覺問了漢克這些是什麼,對方的回答是“嗽米和甜果”,這兩樣是村民餐桌上的主食。這兩種農作物應該是神佑村以前的村民創造並命名的,反正以前的地球上是沒有類似的玩意兒。

住在農耕區的人們生活得稍微比第一區域好一些,居住環境更加舒適,服裝的顏色也不太一樣。每個家庭都有一塊負責耕種的田地,其作物產量受到嚴格的監控,全部都得交給村子,自己家一粒米都不能留。家庭收入是根據上繳的糧食量而定。

相對而言,他們的生活沒有太大的風險。勞動和休息的比例也不算慘無人道,而且農耕區的居民有接受進一步教育的機會,在家中有兩名以上子嗣的情況下,可以在其中挑選一個學習方面比較有天分的孩子去繼續讀書,接受“高等教育”,假如他們學成,就有機會進入第三區域。

第三區域屬於技術型人員,這些人的數量就很少了,該區域的人口基本維持在三百左右。他們中比較頂尖的一些人,就是神佑村那些“公開”科技的推進者。比較差的也可以擔任工程師或者管理人員,上了年紀或失去勞動能力的就負責去教學生。

這個區域的居民以腦力勞動者為主,收入可觀,生活安定。一個人住的空間就抵得上外圍區域一家人的面積,他們服裝的顏色是白色的,社會地位也較高

至於第四個區域,就是“祭祀”們,或者說貴族們居住的地方。他們的住所對外圍村民來說可謂豪華,不過在神佑村。即使是祭祀家庭,著裝方面也得是統一的,這沒得商量。全村能由著性子穿衣服的只有姓寇本的那幾個人,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