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8章 謎之操作 (第1/2頁)

好書推薦: 花姑子之陶色劫

太宰傳承引發轟動並不意外。

畢竟五國盟主這種事只會引發高層震動,但五國最君主是提前都知道的,外界雖然理解不了只有五國還要選個盟主的詭異做法,但除了少數有直接間接關係的人,大眾不會過多在意。

而參驗太宰傳承之事卻勢必在各個層面尤其是民間造成巨大反響。那可是姜太宰傳承啊,一旦得之,豈不是要誕生一位鎮國隱相?

大周立國之後,太宰主動除去太上宰輔之官職轉而成為鎮國隱相,但這一封號也並未傳承下來,隨著太宗封印地宮,九百年都沒有任何人承襲過,世人基本上都忘記了這件事。可任何一個周人都是忘不了太宰的,故此這件事不提便罷,一提卻誰都知道,不論民間還是各大勢力皆一片譁然。

世人認為,地宮封印後太宰傳承基本在姜氏,皇庭這是在鬧哪樣,難道是把姜氏一族的傳承給掏來了?可為什麼要參驗?如何參驗?在龍脈地宮被劫之事無法公之於眾這個前提下,其原因瞬間引起廣泛熱議。

的確很難理解皇庭這是在做什麼。尤其人選方面,雖然說參驗傳承好像五國都有參與,但江凡就有點太不合適了吧,秦國攝政王做皇庭國相?瘋了嗎?

那位江逍遙好像越來越出風頭,動不動就把人給弄得震驚莫名。

要知道,當初授封鎮西王的時候就把天下人懵逼的夠嗆,不久前才又蒙皇庭下旨,又賜了個世襲罔替。這件事還沒被大眾所理解,如今他還要參驗傳承,試圖承襲封號國相?皇庭咋想的?簡直謎之操作。

江凡對外界聲音聽在耳裡,卻只能輕嘆不語,世上的事兒就是這樣,時勢總會造就一些魔幻現象,奈何不在局中,誰能看得清根由。

而自己這個局中人,到底要去迎接屬於自己的命與運。

江凡並未直接入泰嶽,反倒再次長途跋涉回到秣陵。首先是為了接上老師張之陵,這次老宰輔也要上泰嶽,但並非作為特使,畢竟他名義上只是入驪山教學,與秦國政壇沒關係。

老宰輔上山的公開目的是為祭拜老友,那位坐化於浮雲亭的大供奉。

泰嶽歷代供奉中最受人尊敬的就是這位,概因此老入山之前便奔走各國數十載,從事消彌戰亂、救助難民之舉,德高望重,世人共仰。

上山之後,更是殫精竭慮,一心濟世救民,但卻非食古不化,而是精於處世,深諳權謀,以此為天下做了不少真正的好事。

尤其此老與張之陵理念相近,經常互相配合,這也正是張之陵與之互相欣賞,視其亦師亦友之故。

如今,大供奉祭日將近,張之陵便藉此上山,一方面祭拜老友,另一方面替江凡觀察泰嶽對於盟主、國相兩事的反應。

那麼這次真正上山的特使,確是真正的李修。當初滇池會名義上是李修出面,他不來不合適。

張之陵其實在秣陵除去觀察晉王之外,也在等李修到來,會同江凡一同入岱州登泰嶽。

但秦國使團從秣陵出發,最重要的同行之人,卻是晉王。

秦國攝者王與晉王秣陵會和,同臨泰嶽,不知道會給世人帶來多少猜想,其中至少有兩點是肯定的。

其一,確認秦晉結盟,此事的公開,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震懾各國,以此尋求穩定。

其二,上演一出將相和。若晉王入皇庭為盟主,類似將,那麼江凡這國相名號自然為相。待到盟主、國相兩事公佈天下,世人便會發現,有盟約在前,有攜手入朝在後,不論誰想要搞事情,必定要慎重考慮兩者深厚關係。

江凡也並不擔心此舉會影響滇池會的決議,因為那是木已成舟的事實。而且在岱城遇刺的時候,高起屯兵邊界,晉國響應,基本上已經明確了兩國關係。

楚、魏對此不可避免心生忌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