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6章 太宰秘辛 (第1/2頁)

好書推薦: 花姑子之陶色劫

江凡看著,內心波瀾起伏,萬分感慨,除了感嘆姬盛所為,更覺得這一代入世還真是個玄門高人,居然覺得人家拉車八百單八步,就合該興盛八百零八年,而且為此做了個前所未有的龍脈風水大局庇佑。

果然,按照後面記載,姜伯約最終出山,並且贈予姬盛崑崙奇學,便是那星象占卜之術。所以說,這也不是什麼天神賜予,大機率被皇室或者後人神化了。

最終姜伯約助力姬盛得了天下,這一過程並未詳細記載,只說了句真龍起而鳳凰息,歷十載而立周。十年啊,足見當時根本不是說的鳳凰朝謙恭禪讓這般簡單。

當然,這滿室寶藏也不過簡單描述,說是為防鳳凰復亂而封之。

最後,如江凡猜想那般,姜伯約以星象數術為基,鑄造了這座龍脈地宮鎮守氣運,地脈外顯山河長八百里,內蘊龍骨長八里,合計八百零八。而剛才自己登上的臺階同為八百零八級,全都符合玄門數術。

說到這裡,江凡終於明白,那所謂堪輿圖也不過是太宰姜伯約當初用來尋龍定穴所用的圖紙罷了,只是被後世傳來傳去,弄得神乎其神。但它的確記載了姜伯約勘察天下風水大局的詳情,對於世間重要地脈有所標記,對熱衷此事之人而言,算得上無價之寶。

不過關於山體鑲嵌的龐大龍骨,姜伯約也不知道,他只是尋到此地而已,據其觀察,龍骨於此恐怕至少有上萬年光陰。

另外,對於剛才那黃金巨龍,姜伯約則隻字未提,不知是黃金龍當時並未在此,還是他壓根沒見過。

姜伯約最終記載——餘佐大周十載,鎮國四十載,見人間平定,人丁逐步復甦,百姓得以安樂。吾知天時已至,當歸崑崙,重修仙道。

這些史書和民間傳聞中都有記載,姜伯約輔佐大周十年,安邦定國,此後主動辭去太上輔國大相之職,本欲離去,然太祖不捨,再三挽留之下,姜伯約也終覺國本未穩,遂接受鎮國隱相之封號,一方面主持修建龍脈地宮,一方面監察朝堂,又整整為大周盡力四十年,見國泰民安,方得以真正卸下凡間俗務迴歸崑崙。

太宰真正悲天憫人,臨走仍然覺得不放心,隨即有了下面的記載。

——然臨去之際,心有餘念,唯恐天人之亂再至,故鎮封打神鞭於此,一,為龍脈陣眼,二,留待後人應劫。此神器乃三大禁忌天兵之一,非崑崙先天一炁不可摧動,故,若非我崑崙入世,請勿妄動,必有橫禍。若君出崑崙,請以崑崙道持鞭,當可見吾。

江凡搞清楚來龍去脈之後,卻被這最後一句弄得心頭驚奇不已。姜伯約不是死了差不多千年?怎麼還能見?難道你也是王傀麼?

但總算他也不擔心了,自己跟這位前輩同出一家啊,話都說明白了,不如試試看,而姜伯約所講的崑崙道顯然應該是先天一炁無疑。

沒有急著去動打神鞭,江凡輕輕將那捲軸翻過來,果然看到背面正是龍脈堪輿圖,附著不少密密麻麻的小字,對許多重要山川地脈都有註解,尤其是對大周龍脈有著詳細介紹,甚至還有龍脈機關操控秘法。

只是粗略看了下操控秘法以備不時之需後,江凡便把卷軸藏入懷中,目光盯在那終極至寶——打神鞭上。

深吸口氣,運起先天一炁,右手竟然輕鬆的穿過那光罩,略一遲疑,便五指收攏,握住那名傳千古的神兵。

就在這一刻,忽然祭臺光芒大盛,一道明亮的白光自那稜晶之上騰起,在祭臺上方赫然凝聚成一道九尺高人影,雖然稍顯模糊,卻也足夠看清楚五官。

那是一個鬚髮皆白,長衫飄飄,面目慈和的清瘦老者,正在微笑著看他。

江凡呆呆看著,這就是姜伯約了,周太祖親封之太上宰輔,千古第一相。

有聲音憑空響起,平和中略帶喜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