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養老模式 (第1/2頁)

王成立即聯絡了陶然。

陶然馬上安排了調研。

王成立即帶著民政局班子、發改委班子、鄉村振興局班子過去了。

到了鄉村,王成才發現,原來所謂的“黨建+養老”模式,就是依託各村的村委會,建立食堂,透過鄉鎮衛生院和村裡遊醫為組合,構建全方位的養老體系,讓村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較好的護理。

而且這個“頤養之家”還有棋牌、娛樂等專案,很多老人在飯前就跑到這兒來打牌等吃飯,針對一些活動不便的老人,則安排周圍附近的老人或者村幹部“帶過來”,構建立體養老生態。

“師兄,你們這方面工作做的不錯啊!我們南紅要向你們學習。”王成笑著說。

“我們這也是在摸索中進行的,你看啊,目前社會養老模式就倆:公家的和民營的,公家的養老院集中供養能力有限;民營的收費高。我們國家有句老話,叫求人不如求己,所以探索性打造了這種互助模式,花最小的錢,給老百姓提供最好的服務保障。”陶然在一邊介紹著這些。

“你看啊,我做過統計,以前的湖西有大大小小、民營公立養老院二十多家,但在民政廳的評比中,合格的沒有幾個,民營養老院很容易演變成為…你懂的,省裡那個民營養老院最後非法集資幾個億,把很多老人家都騙光了,這不好規制。”陶然說。

在開發區調研回去後,王成立即組織縣政府班子成員開了個會。

“老齡化趨勢發展越來越快,養老壓力肯定越來越大,我們要想在前頭,做在前頭,我初步瞭解,現在不少地方興起了養老驛站這種模式,這和開發區的黨建+養老模式是一樣的,就是在各村社群建一個吃飯、休閒中心,老人們白天在這聚,晚上再回家休息,就像上學一樣,這種模式很和生活習慣好,看起來比養老院更加符合我們國家的傳統。但有著天然的缺陷,所以今天把大家叫過來,就是想一起商量商量,看看我們南紅的養老機構該怎麼發展?我們要讓這些為社會、為家庭辛苦了一輩子的老百姓老有所養,這是項很重要的民生問題。”王成開會之初就如此說。

“可是這個錢從哪裡出呢?我認為驛站模式會是以後養老的趨勢,因為國人無法在情感上割捨家,而且驛站模式採用政府補貼一半和個人出資一半的資金來源,更有利於社會的發展。不然未來的政府財政壓力太大了。”鄒蘋說。

“我不認為養老驛站是個好模式,沒有統一的收費標準,而且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很容易形成腐敗!我們花錢建養老院,至少還有水聲,但花錢補貼這種養老驛站,相當於擴大了貪腐的可能和貪腐範圍,搞不好到時候錢花了,卻啥也沒有。”東方如此說。

“我也贊同常務的意思,因為人心最難控制,驛站模式很難把控人心,這是最可怕的!而集中供養的方式雖然前期投入大,但至少管理規範,不可能出現太多的不公平現象發生!我舉個例子,驛站模式每天需要去接行動不便的老人,但這種接送是出於互助,那互助的話我可以接,也可以不接,這很簡單的道理,完全靠自覺,這種自覺沒有規則限制的話,我覺得是沒有執行力的。”王勐副縣長說。

“對,網上現在鼓吹驛站模式,但是我認為過於浪漫化,是不現實的!我很不贊同搞開發區那種“黨建+養老”的驛站模式,我覺得站不住腳,我們花了錢,就要把事情辦好,不能花了錢到時候事還沒辦好,那就完蛋了。而養老院這種模式,肯定可以慢慢地被大家所接受,現在老百姓的思想正越來越開放包容。當然,也可以鼓勵民營養老院的開辦,加強監督就行嘛!”熊程副縣長說。

“對,養老院模式省錢、合理合法,什麼驛站不驛站,這幾年出現的這些新鮮事物,基本上沒挺過半年,在我們這思考任何問題,都要把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