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羞愧難當 (第1/2頁)

“我剛聽村書記說,您家很多兒子啊!那您這生活好啊!這麼多人賺錢!”師兄勉強得擠出笑容問。

“他們也累,幾個孩子都沒什麼文化,老大小學三年級文化,現在在縣城做事;老二初中畢業,現在在安州做事;老三小學五年級畢業,現在在廣州做事。三兄弟都有自己的負擔。我們也幫不了什麼,只能幫他們帶帶孩子了。”

“您現在有幾個孫子孫女啊?”

“一個孫女,三個孫子。哈哈。”說到這,老謙露出了開心的笑容,笑容中甚至有些炫耀的意思。

“我們也都是為了下一代而活嘛!農村就講究一個宗法制,以前的時候,誰家兄弟姐妹多誰家就牛!就不會挨欺負。”老謙繼續說。不過,大家都發現他很有文化,宗法制這個詞確實用得好。

師兄笑了笑。

“那您養老就相對輕鬆了,每個月孩子給您生活費吧?”

“他們孩子在家裡帶,沒個孩子每個月給800,四個孩子3200,在鄉下足夠花了,孩子奶奶在鄉里街上租了房子,一個月才兩百塊錢不到,主要是孩子吃零食的錢比較多…我們老倆口還能自己掙到吃食,不礙事。當初生這幾個孩子,也是想多生幾個降低風險嘛!萬一一個沒良心,還有其他孩子。哈哈。”老謙很樂觀。

“那以後老了就在家裡倆夫妻攙扶著到老嘛?”

“沒辦法啊,我們又沒有退休金,這棟房子別看不怎麼樣!也是我們倆夫妻一磚一瓦地建起來的,是我們這輩子的心血。以後肯定要在這棟房子里老的,孩子們壓力也大,我今年七十多了,也不知道能活幾年,農村老人沒有那麼多時間精力和金錢去享受生活。像我們村的老人一般都這樣:孩子生了孫子孫女後,就幫著帶孫子輩。等孫子輩去縣城讀完高中、或者中途去打工了,我們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基本上也都沒幾年能跑能動的日子了。熬個幾年,躺**動不了了,就看孩子孝心了,能夠幫帶完孩子後早點走,對孩子負擔也是一種減輕不是嘛?我們最害怕的就是成為孩子的負擔。”

師兄此刻已經沒有了調研的勇氣了,這些都是最基層老百姓最真實的聲音。

這時,王成看出師兄的心情變化,他就對眼前這位“老謙”的前輩說出了此行目的。

老謙笑著說:“農村養老一靠自己年輕時候攢的錢,當然,大部分都幫襯後代了;二靠自己命硬,只要能幹活,就會有收入,可能不多,但不至於餓死;三靠子孫後代的孝心。農村很多老人心底裡認為最幸福的養老方式就是在幹不動活的那一天,沒病沒痛地離開這個世界。以後能有一兩代人記著逢清明、冬至來掃墓掛紙,就很好了。”

“集體養老的模式您瞭解過嘛?就是村裡人集合在一起,由村裡負責統籌資源,大家抱團取暖,一起養老?”師兄試著問了一句。

“不現實,一點都不現實!眾口難調,而且但凡涉及了第三方管理機構,就很可能有貪腐。再者說,就比如我啊,我就喜歡自由,不喜歡束縛,我現在每天想幾點吃飯就幾點吃飯,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這麼大年紀了,讓我再去怎麼樣,確實不現實。”

“其實,領導我認為啊,農村養老只要做好醫療保障就行,我們農村有吃有喝,就是看病不方便。醫療問題解決了,其他的都不是問題。”

師兄點點頭,然後問家裡有什麼困難嘛?

“困難倒沒有什麼,就算有也能克服,這都沒多大的事,有手有腳,也能幹!如果說要提個意見的話,就是能不能促進一下這個教育資源的分配,你看啊,現在農村孩子比以前還難靠讀書怎麼樣了!這就相當於這個什麼階級固化嘛!對吧!”

王成有點震驚,“老謙”怎麼懂這麼多?

“您文化水平很高呀。”王成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