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記者閒聊 (第1/2頁)

“王市長,我看到您最近準備搞老舊小區改造專案,請問這樣的目的在哪兒呢?我認為安昌現在的城市建設已經很好了啊?這樣不會勞民傷財嘛?”

“啊?其實你看到的只是1個區域性微小問題。在整個安昌都普遍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市區的建築佈局混亂,道路狹窄破損,綠化植被稀少。有不少群眾給我發簡訊,表示現在安昌的城市面貌需要改進。將心比心,我們需要讓發展的成果讓每1個老百姓都享受到,那必然需要政府帶頭。”

“作為1任地方父母官,如果我們明知道這些問題存在,卻為了嫌麻煩而仍然裝聾作啞,仍然揣著明白裝糊塗,混兩3年就提拔調走,這樣的話,就是對當地人民的極端不負責任。再者,老舊小區改造也符合帝都的1貫政策。同樣的條件下,棚戶改造需要89億元,老舊小區改造只需要幾個億,我們需要守住這個城市的根,守住這個城市的靈魂,而不是到處把所有房子都建的過於現代化,我們現在很多城建都跑偏了,忽略了實際功能,我想,如果把前些年搞的那些關著門不用的展廳的建設資金,用在老舊小區改造上,我們的安昌早就煥然1新了。”

“所以,經過調研,我們發現老城區的很多房子都年久失修,不少老房子都失去了居住條件,但仍然有人居住在那。市委市政府結合安昌的實際,做出了這樣的重大戰略調整。這不是拍腦門決策,也不是1時衝動,更不是為了我和張書記的政績,而是1個長期的發展戰略。”

“但是有不少領導幹部對您的做法並不贊同,還有不少領導幹部私底下罵您,您怎麼理解呢?”

“或許現在還有人不理解,還在誤會我。但是我想,若干年以後,甚至更長的時間以後,這些罵我的領導幹部會理解我的。他們也許到時會說,幾年前,或者十幾、幾十年前,那個叫王成的同志,還是給安昌做了1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哦,這就是您常說的寧挨1時罵,不挨千秋罵,對嗎?”鳴奇的聲音低沉,慢悠悠地說。

“鳴奇記者果然不簡單啊,看來採訪我之前,你是做足了功課啊!”

王成剛剛還1直嚴肅的臉上,也露出了歡悅的神情。

但是,這位央廣網的資深記者接下來的問題,又使他很快收斂住了臉上的笑容。

“王市長,您大力推動2環建設,有人指責,說這是拿著安昌的發展資金做政績,說這是大大的浪費,您怎麼看呢?”

聽了這個問題,王成並沒有生氣,他神情突然很嚴肅地說:“我想問問您,平日裡上下班很堵車吧?”

鳴奇點點頭。

“安昌的交通格局1直就存在問題,為什麼呢?形不成環路,比如說,以前從高新去經開,就必須走市區幹道到新區發展大道,這就是導致堵車的最大原因。而現在形成環路後,選擇性就多了…再者,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不僅有社會效益,還有更多的經濟效益。這個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講到這裡,王成有些激動,他打著手勢,繼續說道:"在人類的發展史上,城市不僅是文化的積累,更是經濟發展的最佳載體;但我們不能忘記,每個時代都有對城市的獨特記憶,這種記憶是由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每1個群眾共同組成的,這座城市是大家的城市,不是某1個當官的城市。我們發展必須以人為本,必須考慮到群眾。當然,這1百億我可以建幾棟大樓,弄1點容易出政績的專案,老百姓看著開心、上級領導看了高興,但這樣做不負責任吶。”

“鳴奇記者,我當了這麼多年官,我知道什麼領域的工作更好做,我也深深地知道什麼領域的工作好出成績!我現在的工作壓力全部是自己給自己的,我不能對不起那些支援我的群眾,人生在世,留點讓老百姓稱讚的東西不好嗎?渾渾噩噩在安昌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