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科普章 (第1/2頁)

書寫到這,但還是有親愛的讀者朋友對1些問題有疑問,今天總結了部分,講1講王成的體會。

1、前幾十年城市發展的資金哪裡來的?

很多人認為,前幾十年的發展不過是地方政府賣地收入!其實嚴格意義上講,前幾十年的發展,就是地方政府債增長的幾十年,這些債務怎麼來的呢?總不可能憑空增加幾十萬億債務?如果真是這樣,那社會的泡沫就太大了。

換言之,這些債務的寄託就是各地賣出的土地和無數購房人的信用。

把這筆債務轉嫁到了很多購房者身上。

所以,地方發展資金來源於這兩個方面:(1)、賣地收入,透過賣地來獲得發展資金,而買地的錢是銀行貸款的,銀行再把這些貸款轉嫁到購房者身上。

(2)、基建貸款,光靠賣地這點收入肯定不夠,很多城市要建公路、基礎設施,其他窟窿咋辦?還得貸款,那貸款靠的是政府信用,實質上靠的還是政府稅收和非稅收專案的預期收入。

回到預期收入上,稅收收入的提升是有限的,還是得靠非稅收收入,而非稅收收入的大頭又是賣地。

因此,不管是賣地收入還是貸款,和賣地都有關。

所以,有些地方上馬專案,舉債發展,靠的就是房地產,因此,網上說房地產是政府發展的支柱,其實很簡單,源頭就在這。

前些年,帝都宣佈不管地方債務,很多地方政府甚至靠財政撥款來償還地方債務,因此,地方政府感覺到了壓力,慢慢減少了債務規模。

還是那句老話,這些債務的確讓城市得到了充足的發展,很多城市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當然,背後的債務帶來的消極影響也是巨大的,像現在這個情況,首當其衝的就是公務員收入的影響了。

王成有好些哥在蘇市公安系統上班,他們的收入就減少了近1/3,以前,1名工作了數年的工作人員的年綜合收入能到3十多近4十萬,現在只有2十多了。

道南就更不用說了,甚至因為工作人員向上級政府要獎金還上了新聞。

這些債務的化解需要時間,而這個時間,誰也預測不了。

所以,過往這十幾年的發展中,每1個人都是參與者,每1個人都在主動或被動中參與著社會建設。

2、體制內會不會進1步改革?

這是1定會的,怎麼改?真的不清楚,但改革是必然的!這幾年,可以從某xx行業先看看,應該會有風向。

比如:直播行業的整頓已經開始了,這在本書的第1百多章(去年年底)就預測過。

當然,現在的改革應該不會1刀切,1定會有穩妥的辦法。所以在這點上,應該是不必焦慮的。

但改革最先行的,應該是從收入上有所體現。

3、1個普通人考上體制內,要怎麼做?能到什麼位置?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問過,在這本書解答過很多次。

這個問題幾乎無法解答,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1樣。

但很多書中寫的:娶領導女兒、拍領導馬屁、能力強被領導看上…

這些所謂的機遇,王成自己乃至身邊不少同事都曾做過這種夢,有個某廳的哥們,前兩天喝酒還在聊這個。

但這種機遇在現在的社會、在現在的體制幾乎是不可能存在的。

能進入到體制內的,能力都不會差,所以在能力上,大致上來說,只有肯不肯幹1說!

而至於娶領導女兒和拍領導馬屁?那隻存在於小說和社會傳說之中,領導老婆“生不贏”啊。

拍馬屁?給大家舉個身邊的例子吧。

1小老弟每天圍著單位負責人轉:端茶倒水都是其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