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樹立典型 (第1/2頁)

領導要想找典型,那必須有典型。剛好最近確實有幾個幹部招到了商。

雲安區某鄉鎮副鄉長成功把自己小舅子弄回安昌來投資了,現在已經簽訂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投資協議。

這可不比投資意向協議,投資意向協議很多純粹是…這份經安昌市政府法制辦擬訂的投資協議內容完善,且需要繳納一定的意向金。

而且,也沒人敢騙王成,因為沒必要。即使他們真敢騙王成,估摸著以後都不敢回道南了。

王成工作這麼多年,領悟一個道理:領導只要真正想做事,沒人敢忽悠;領導都忽忽悠悠,那其他人肯定就有樣學樣了。

這位副鄉長才剛到任一年半,今年36歲,原本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沒想到市裡推出這個政策,於是乎他便把小舅子說服回鄉了,因為剛好小舅子搞的是網際網路開發,且形成了成熟的一套體系,在安昌“駐紮”也並不會影響其發展。

根據市裡評估,他被加了2分。

市委市政府直接指示雲安區委區政府,將其破格提拔為鄉鎮黨委委員。

湖西縣有位副縣長利用讀研時期的師兄弟關係,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透過多倫談判,成功引進一家年產值小一個億的電子廠分廠。

這位副縣長被記5分,市委直接提拔其為湖西縣委常委。

這一系列動作下來,幹部跑去安州、南州、春餘,遊說一些熟悉的企業家要麼把公司搬安昌,要麼來安昌設定一個分廠。

搞的全省其他地方有危機感了,紛紛開始重視起營商環境的建設。

只不過,他們沒有安昌的魄力和勇氣,很多人認為是因為張海明和王成都是孫書記的“寵臣”,所以他們倆才敢在安昌這麼折騰,在很多人看來,王成和張海明早都離經叛道了。

在王成這一路走來,不少主要領導認為王成經常離經叛道。在王成剛到大龍鎮任職時,甚至有人專門給王成發簡訊,希望他按部就班、“踏實”一點。

所以,王成真的沒啥朋友,毫不誇張地說,他同張海明、葉浩一般,已經算是“孤臣”了。

不過這也有好處,就是道南不管誰被查,都不會懷疑到他們幾個頭上。老百姓都知道這幾個領導幹部平時都很“孤僻”。

無疑也減少了很多輿論壓力。

招商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交通設施也要開始著手建設組網了。

可最大的問題就是:錢從哪兒來?

市裡現在沒有多餘的錢,這是個大問題,要在十幾年前,這點錢不算什麼,賣點地就來了;可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土地財政已經土崩瓦解了。王成愁得要死,有副市長建議發短債,可這情況,發債?

王成找了孫書記,孫書記雙手一攤:要省裡錢?沒有;要命?也不給。

實在沒辦法了,只有問國開行尋求幫助了。

於是王成先讓市府辦和國開行道南分行溝通。

這時,吉泰親自帶著他們公司來道南調研了。

這可是大事,孫書記給王成打電話,要求他全程陪同接待。

為了展現道南的誠意,超高規格接待。要知道,吉泰是副部級,可接待領導竟然有:孫書記、張海明、王成。

在與孫書記座談結束後,省長還要抽時間會見吉泰。

接機規模更是可以稱之為隆重:車隊帶了醫療車,這可是二級加強警衛以上才有的規格。

雙方在會議中心舉辦完“會見”後,省長帶著省府的領導幹部又來了。

王成身份特殊,兩次會見,他都全程陪同。

在回迎賓館的路上,吉泰說:“看來安昌弄得不錯,下午去安盛新區看看吧,我帶了團隊過來,看看安盛新區的地形地貌怎麼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