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積極進展 (第1/2頁)

第2天的談判中,對方問了1個這樣的問題:“孫書記、在座的領導,你們好,我是巴西xx航空製造公司的負責人,我們看到了你們提供的前期政策支援清單。十分感動,也十分感謝。”

“但我想問1個問題:對於1家主營支線飛機的製造廠商來說,支線飛機的市場份額有限,據我所知,像貴國的1些高原航線的支線飛機用的都是空客a319,我們的飛機在貴國需求是有限的,那我們到貴國去組建相關的產業鏈,是否有捨近求遠之嫌?畢竟我們不比空客和波音,空客和波音在貴國的市場十分巨大。所以空客選擇在貴國設立總裝廠,其目的也是為了節約成本。”

這個問題很尖銳,對方問的也沒錯,因為招商的前提是有市場需求,而不是為了面子招商!為了義氣招商!這是不成熟的。

孫書記看了1眼王成,王成秒懂,他腦子飛速運轉著,想著該怎麼回答對方。

過了好1會兒,王成才說,“我十分理解您的這些話,的確,所有的投資行為的前提是有利潤存在、有市場需求。沒有市場需求,談其他的都是白搭;您剛剛也說到,在我們國家大部分支線飛機用的是空客a320和波音737,1些高原航空用的是空客a319。但據我前期瞭解,國內的很多航空公司都採購了貴公司的e145以及e170、e190系列飛機。這幾年的採購數量大概在100架左右,我們仍然是貴公司全球最大的採購商之1。而且我們的需求遠不止如此,支線飛機的需求量在幅員遼闊的我國,具有非常大的市場潛力。”

但王成馬上聯想到對方可能是誤解了道南省委省政府的意思。

於是馬上補充:“現在是經濟全球化時代,全球經濟分工是目前全球經濟的1大顯著特徵。這兒生產的這個裝置好,那兒生產的那個裝置好,組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產品裝置。所以,我們道南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貴公司可以在道南進行考察,可以建立部分飛機0部件生產鏈,我認為這是可行的。”

“當然,如果貴公司能夠在道南建立1個飛機組裝基地,那是更好了,這對貴公司的飛機進入我國市場,肯定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我也有基本的經濟學常識,在沒有巨大需求之前,貿然的把組裝基地搬到道南,這是不現實的。”

王成真誠的發言贏得了現場的1片掌聲,王成的發言沒有那些假大空的套話,只有從1個副省長的角度來說的實話。

王成接著說,“1架飛機從0件採購到組裝、試飛再到售賣,這個環節不可能靠1個國家單獨完成,需要很多國家的配合。因此,我們迫切的希望,如果有可能的話,貴公司可以在某1個環節或者把某1個領域的生產活動搬到我們到那,當然,為了表達道南的誠意,我們當然也會給予我們能給的最大程度的優惠,肯定不可能讓您“幹吆喝”,肯定讓您獲得實惠。”

“對於道南來說,我們為什麼要花這麼大精力去引進產業?其實這已經不是稅收這麼簡單的事了,引進1個航空產業,對於整體經濟和整體城市素養、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是卓越的、顯著的。”

“所以,經濟發展向來是1個雙贏的過程,是你需要我、而我又需要你的過程。我再1次強調,如果貴公司或者貴國相關產業鏈有同道南合作的想法?我們誠摯且熱情的歡迎大家到道南去走走看看,去實地考察考察。我們會拿出我們十足的誠意來歡迎大家。也希望這次考察能夠結出豐碩的果實。”

王成說完後,孫書記才接過王成的話。

其實,在王成講話的時候,孫書記也在想著怎麼回答這些問題?王成的解圍給了他思考的時間,配合默契的兩人,彼此1個眼神就能讀懂各自的需求。

“剛剛主管經濟的王省長表達了他的看法,他的意思其實也是我的意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