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瞭解家底 (第1/2頁)

孫書記的話並沒有給王成帶來多大的波瀾,王成已經過了50歲的生日了,他知道自己離調去帝都只是時間問題了。

去帝都是1種挑戰,這種挑戰是全新的,王成1直在做心理建設。

帝都的工作環境、工作原則,和在道南完全不1樣,在帝都,他就是個小“蝦米”了。

王成安排羅廳長先去前期對接聯絡有意向的院士,並蒐集瞭解相關情況。

而王成開始瞭解“家底”了。

道南去年同期gdp全年總額在3.3萬億左右,450家各類國企,國有企業資產規模突破7.1萬億元,兩年跨過3.1個萬億元臺階,實現營業收入1.35萬億元、利潤380億元,上繳稅費超405億元。

全省擁有民營企業115.2萬家,各類經營主體401萬戶,排全國前12名。企業增加值達到1.8萬億元。

全省共有上市企業68家。遍佈新能源、光伏、科技、農業等領域。總市值達到8000多億元。

道南的發展格局其實在之前也說過,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政,都和鄰省外市“關係好”,不僅是民間,1些正式交流上也是。

如果非說發展格局,道南分為北中南3個區域,北部以安昌為中心,中部以春餘市為中心,南部以南州為中心。

北部大多是製造業、能源業、金融業,中部多是光伏產業、礦業、農業、科技製造業;南部多是新能源業、礦業、從外省轉移過來的部分製造業。

各個部分的經濟發展有共性,又有個性。但總體來說,農業仍然是道南的重要經濟組成部分。農業總產值達到4500億元。

治理1個省可不比治理1個縣、1個市,1個省幾千萬人,所有人的幸福生活都在省裡領導下,可不敢瞎整。

想要找到道南新的經濟發展極,需要勇氣。

現在道南的經濟新格局也已經突顯:安昌市在大力打造:“網紅旅遊城市”、“航空產業新城”、“智慧裝置新城”;南州是想打造成道南的經濟發展副中心。

雖然各地市都有自己的清晰定位,但最要命的是這麼幾年過去了,各地的經濟發展平平,經濟發展政策又不比其他的東西,得需要時間來檢驗,省裡也不敢輕易地動這些。

王成每天都在想這些。

潭江的發展模式是不可複製的,潭江的旅遊收入經過這段時間發展,已經很有“預期”了。

這天,王成在辦公室看有關道南大學的資料時,看到學生對道南大學的評價,他感覺十分有趣。

道南大學:道南僅存的碩果;

道南科大:科大大舞臺、有錢你就來;

xx學院:來到這,**質量都下降了;

潭江職大:冒充本科的大學;

道南旅遊職院:集齊7個學院女朋友就能召喚神龍;

道南建院:1對情侶、兩對基,食堂直播愛情片;

道南應用大學:td學校招聘,學校附近養生會所和洗腳城的都來了,b樣的學校…

王成被這些評價笑到了,但笑過後,發現這其中的問題,這些評價都是學生的真實體會,這說明有些學校是真的做得不對。

在評分中,除了道南大學和道南理工過了8分,幾所學校7—8分,幾個學校6—7分,其餘的學校全部都5分以下,最離譜的是,還有學校評分幾乎聊勝於無。

有1則某校的評論讓王成記憶深刻:上輩子造什麼孽?來這b學校讀書,校領導都她媽抓完了,下1步該不會把老師抓完抓學生了吧?

王成把這些評價轉批給全省每1個高校,讓他們好好看看。

“著每1個高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