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結局(上) (第1/2頁)

王成就像1個“奔走呼號的戰士,縱觀他的體制生涯,自從他從政之後,自從他到地方任實職之後,似乎1直在為各種正義而呼喊。

他總是以自己的熱忱去對這個世界,在大首長辦公室走出來後,他立刻就著手去研究相關的內容了。

在這期間,郗哥也曾勸過他:“有些東西不是1個個體能夠決定的,有些事需要歷史去推動,有些問題是需要歷史去解決的。”

但王成不以為意,他說,“如果我們這些人都不去做些什麼,那歷史怎麼去被推動呢?我覺得我們在這個位置上,就應當儘自己最大能力去推動歷史啊。”

郗哥也沒有辦法,便配合著王成了。

春去秋來,日子又過去了1年,轉眼間,王成已經58歲了。

在體制內,對於高幹級別的領導來說,58歲是1個分水嶺,都有“7上8下”1說:如果57歲沒有擔任要職,那58歲有可能就面臨著2線了,但在如今的體制生活中,這種“定理”似乎已經被既然淡化了。

王成依舊是代為主持工作的副主任他依舊乾的是秘書的活,依舊操的是秘書操的心。

葉書記也已經90多歲了,現在他已經開始有點神志不清了。

但有1點,他唯獨認識葉浩和王成。經常在阿姨或者葉浩媳婦早上推他出去曬太陽時念叨兩人的名字。

葉浩每次只要在場,總會輕輕的摟著他,然後對他說“爸爸,我們在這呢”。

葉書記就像那1縷夕陽,雖然近黃昏,但總是想著用最後1點餘熱照亮更多的人。

而每次這個時候,阿姨總會吃醋般的說,“你看我陪你爸過了1輩子,他都不記得我,就記得你和小成,這多不公平啊。”

只不過,言語中總是容易哽咽。

王成也逐漸顯現出老態了,在海里高強度的工作讓他有點“累”,他畢竟也50多歲了。

所以經常需要休息,但手中的工作又讓他不能休息。

而關於那件提拔機制改革的相關事宜,他已經把他“打包成課題”,委託有關高校的同志們去調研、去研究了。

他自己在這1年的時間中想了好幾版方案,但都覺得欠缺可行性。

為此,他還專門和大首長討論過好幾次。

大首長也十分開明地支援他的各種設想。

並鼓勵他“這種全域性的政策可不是1朝1夕能想出來的”,所以王成也不著急,他明白好飯不怕晚。只要能夠出臺最終真正行之有效的政策,那1切都值得。

對了,小郗的媳婦兒也成功的懷孕了。圓了郗哥1個當爺爺的夢。

野生師兄也如願的當上了爺爺,海明哥就不用說了,如今,他常帶著外甥在道南和帝都兩頭跑,不曉得有多爽!他還經常感慨退休遲了,再也沒有了當初剛退休那種失落感。

陶然的身體則正在恢復中,現在他再也不敢沾酒了,連嫂子都說他現在越來越乖了。

至於俊俊,因為提了副省級,所以他還有1點時間才能退休。雖然他現在在2線,但仍然心繫社會,經常跑去各地調研,據說已經快把道南的縣城跑遍了。人送外號“拼命3郎“。對於他來說,他很想抓住退休前的那點時光好好幹。

而葉浩,提了正部的他現在也慢慢的適應臨近退休的生活了,用他的話來講,他已經是“半退休狀態”了。

他常感慨:每個人都必須服老,每個人也都必須相信自己會變老。

當初的少年,當初的青年,當初那些在帝都2環西直門賓館附近的羊蠍子館高談闊論的少年們,當初在安昌街頭勇闖天涯的那些青年們,如今1個個也都變成了白髮凜凜的老人家了。

他們不再年輕,心裡卻1直有著如當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