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這錢花的值不值? (第1/2頁)

好書推薦: 明星潛規則之皇

“……”

弘治皇帝一陣無語,儘管早就已經知道這個周經是奔著自己的內帑來的。

自從去年西山煤業開始賺錢以來,這周經都已經不是大明的戶部尚書了,他成了弘治皇帝內帑的耗子,三天兩頭藉著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摳弘治皇帝的錢。

西山煤業這邊確實是賺錢,這一點弘治皇帝自己很清楚,大家也都很清楚,可是賺錢歸賺錢,這周經天天盯著自己的內帑,這讓弘治皇帝非常的不爽。

當然更不爽的事情是群臣除了盯著自己的內帑之外,還天天上書給弘治皇帝,要弘治皇帝勤儉節約、戒奢以儉,不斷讓弘治皇帝縮減自己的開支,將省出來的錢用來支援國庫。

皇帝也是人好嘛,弘治皇帝都已經很勤儉節約了,只有一個老婆,後宮的開支降到極點,這張皇后很多衣服都還是打著補丁,縫縫補補的穿著。

弘治皇帝既不修園子,也不喜歡鋪張浪費,一向已經非常的節儉了,這還天天被人叫著要節儉,然後省出來的錢就被他們以各種理由摳了去。

這周經就是摳內帑的頭號老鼠,別的本身沒有,這三天兩頭在弘治皇帝面前哭窮的本事就特別強,以至於弘治皇帝都想給這個周經取個外號,叫周扒皮,扒皮扒的還是自己這個皇帝的皮。

“周大人,話可不能這樣說,這千里眼能夠看到很遠的地方,用來軍事偵查是再好不過了,現在沒有什麼訊息,也不過是國泰民安,海晏河清,也說明我大明威服四海。”

謝遷也站了出來說道,這千里眼的使用條例還是他制定的呢,現在周經竟然將這個千里眼說成是小兒玩具,這不是在打自己的臉嘛,他自然是不能忍了。

“謝大人說的好,既然我大明國泰民安、海晏河清,那就更不需要將大量的銀子花在這軍事上面。”

“這2萬兩白銀去購買2000個千里眼,無論如何也是說不過去的,如果能夠建功尚且無話可說,如今既沒有立下寸功,我大明威服四海,也根本就不需要將更多的銀子投放到軍事上面。”

劉健和謝遷接連替弘治皇帝說話,這周經依然不依不撓,一副今天你要是不把這2萬兩銀子給我,我就不罷休的氣勢。

當然從他的話中也可以知道,在明朝,文人掌控一切,在關係國家安危的軍事上面卻是不斷想法設法的削減開支,不斷打壓武將勳貴,他這個戶部尚書逮著機會就想辦法減少軍費開支。

這也是明朝軍隊戰鬥力直線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從土木堡之變後,文官徹底掌握了朝廷的話語權,掌握了兵權。

為了進一步打壓武將和勳貴勢力,這些文官們可謂是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削減軍費開支都不過是最常規的手段罷了。

以前明朝軍隊的兵權是歸屬皇帝,這軍費開支也是皇帝說了算,所以各個方面都有保證,從武器製造到軍隊的方方面面等等都有保證,在土木堡之變之前,明朝的軍隊戰鬥力非常強大。

時不時都還可以去草原上面逛一逛,將韃靼和瓦剌殺的北逃千里,俯首稱臣,可是在土木堡之變後,局勢就立刻反過來了。

儘管于禁在土木堡之變的時候守住了京城,護住了大明的江山,但是這兵權也徹底被文人掌控,後面的皇帝都沒有將兵權全部收歸到自己的手中。

文人掌權,打壓武將勳貴,削減軍費開支,沒有足夠的經費,這打造出來的武器越來越差,以前仗以橫行天下的神機營火炮、火銃炸膛太過厲害,以至於士兵們寧可拿著刀和敵人拼命也不願意使用火炮和火銃。

再加上當兵的待遇越來越差,特別是弘治朝改‘開糧納中’為‘開銀納中’,鹽商只需要向朝廷繳納銀子就可以獲得鹽引,不再需要運輸糧食到邊鎮才能獲得鹽引之後。

整個明朝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