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爭論 (第1/3頁)

好書推薦: 明星潛規則之皇

原本以為這開海應該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商人可以出海做生意,謀取豐厚的利潤,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出海捕魚,獲得廉價的食,大明的朝廷也可以相應的徵收關稅,解決老大難的財政問題。

原本也以為縱然有人反對,也不會太多,再加上上面這邊已經達成了一致的意見,這開海應該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但是誰能夠想到,這朝堂之上的反對聲音會如此之大,一個接一個的大臣站出來表示反對,而且越說越嚴重,什麼動搖國本、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倭寇肆虐等等之類的,彷彿這海一開,大明就完了。

而他這個一向被群臣歌功頌德的千古聖君也會變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千古昏君,會是直接葬送了這大明大好江山的亡國之君。

聽到這樣的話,弘治皇帝豈能高興,縱然一向喜怒不形於色,縱然一向都是老好人,他的臉色也是越來越黑。

“……陛下,這海一開,大明國本動搖、社稷動亂、天下必然大亂,烽煙四起、諸侯、群雄逐鹿,一旦江山有失,陛下又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後世之人又將會如何評價陛下啊!”

一位御史痛心疾首的說道,也真是什麼話都敢說,直接就將弘治皇帝說成了是亡國之君,也沒有注意到弘治皇帝的臉都已經黑的嚇人了。

或者說是根本就沒有在乎弘治皇帝的感受,弘治皇帝是個老好人,這一點滿朝的上下大臣誰不知道,御史、翰林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直指弘治皇帝的鼻子諫言,不吐弘治皇帝一臉唾沫就不算成功。

“夠了!”

弘治皇帝一聲冷喝,頓時整個金鑾立刻就安靜下來,後面還有很多大臣想要站出來發表自己的意見,也都立刻識趣的站回去。

弘治皇帝一向溫文爾雅,很少如此動怒,這讓朝中的這些大臣們也是一個個紛紛停止了諫言。

弘治皇帝的目光在金鑾當中掃視了一圈,周經依然一副風輕雲淡的樣子,似乎根本就沒有在意其他大臣的話,沒有在意那些彈劾他的人。

至於劉健、謝遷、李東陽這三個閣老則是微微皺眉沉思,似乎在思索前面這些大臣們所說的話;武將勳貴們一如既往的眼觀鼻鼻觀心,似乎在認真聽,又好像是空氣一般,沒有絲毫的存在感。

“周經,你也聽到了,既然你提出了開海,那你有什麼可說的?”

解鈴還是繫鈴人,既然是周經提出來的,現在周經被人彈劾、攻訐,自然也是要讓周經有說話的機會。

“實行海雖然是太祖皇帝留下的祖制,太祖皇帝時期之所以制定海的政策那是因為當時我神州大地久經北元荼毒,生靈塗炭、百廢待興,再加上東南沿海有海商勾結倭寇,屢犯我大明海疆。”

“所以太祖皇帝才制定了各項能夠恢復國力的政策,海也僅僅只是其中一個政策。”

周經一聽,想了想緩緩的說道。

“然,時移勢遷,我大明建國已有一百多年,經過歷代先王的勵精圖治,我大明早已經今非昔比,國富民強,東南沿海地區的倭寇也是已經絕乾淨,再實行海顯然並不合適。”

周經首先是講了這個海的由來,同時也是講出了時移勢遷的道理,認為這海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必須要進行改變。

“其次,解開海並不影響我大明以農為本的國策,相反海洋富饒,漁業資源極其的豐富,擁有幾乎無窮無盡的漁業資源。”

“民以食為天,海洋之中的海魚是最為廉價易得的食。”

“所以解開海不僅僅不會動搖國本,相反能夠造福黎民百姓,現天津捕魚,一船出海一就可得超過十萬斤的海魚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接著他又說到了國本,切入點就是海魚,這個廉價易得的食,現在京城這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