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足夠吃三年 (第1/2頁)

遼東的黑土地上迎來了大豐收,糧食堆滿了農人的糧倉,甚至於多到沒有地方去堆放,糧食大豐收。

當然不單單是遼東,弘治十四年整個大明都可以說是風調雨順,到了秋天,大明的大江南北都進入了豐收的季節。

南方的稻米,北方的麥子,還有從黃金洲這邊引種回來的玉米、番薯、土豆都開始進入了豐收的季節。

糧食的大豐收,最高興的其實並不是底層的農人,反而這個帝國的統治者弘治皇帝。

京城郊外的一處農田道路旁邊,弘治皇帝帶著太子朱厚照,內閣三閣老身穿便衣,非常悠閒的行走在田間的道路上,一邊走,也是一邊有說有笑。

“陛下,可喜可賀啊,大江南北,南北各省都傳來了好訊息,我們整個大明的糧食大豐收啊!”

內閣首輔劉健笑呵呵的對著弘治皇帝說道。

糧食大豐收在後世來說似乎好像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這個時代,糧食大豐收對於整個朝廷來說,那都是大事,值得高興的大事。

有糧食了,老百姓才能夠吃飽飯,老百姓吃飽了飯,國家和朝廷才能夠穩定。

可是在這個靠天吃飯的年代裡面,想要糧食大豐收都是一件極其不易的事情,在以往的年份,往往都是旱澇輪番上演,偶爾還來個蝗災之類的。

每當有災荒發生的時候,往往就會產生巨大的動**,朝廷能夠賑災及時還能夠迅速的穩定下來,如果天災再加上人禍的話,必然會烽煙四起,出現大動亂。

幾年前北方三省出現了災荒就出現了動亂,死了很多人,要不是劉晉當時透過捕魚賑災的話,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當然這其中很大程度還是因為人禍的緣故,自古以來,天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禍。

“是啊,陛下,確實是可喜可賀~”

“各省各州府都彙報說今年糧食大豐收,連遼東省這裡,據說弄人的糧食多到連糧倉都堆不下了,不得不在戶外建一些臨時糧倉。”

“還有琉球、南洋幾省,雖然是以種甘蔗為主,但是糧食依然大豐收,即便是我們再往這些地方移民幾百萬,都已經不需要從大明本土這邊運糧了,反而還可以支援大量的糧食到我們本土來。”

李東陽也是笑著說道。

“不僅僅是麥子和大米豐收,從黃金洲這邊引種回來的番薯、玉米、土豆也都獲得了大豐收,我們大明全國的糧價都在下跌,已經下跌到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價格,在京城這邊,一斤大米現在僅僅只要四文錢。”

“如果是番薯、玉米、土豆之類的雜糧,兩文錢一斤都算貴了,三文錢一般都能夠買到兩斤。”

“怎麼便宜?”

弘治皇帝一聽,頓時就忍不住笑了起來。

他的腦海中依然還記得幾年前北直隸這裡發生災荒的時候,糧價最貴的時候漲到了一百五十文一斤的天價。

“是的,糧食太多了,從黃金洲引種回來的高產作物產量非常高,而且也都比較耐旱,很多旱地用來種玉米、番薯,良田用來種水稻和麥子。”

“再加上今年我大明興修水利,新建了很多的水庫、大壩、河提、灌溉引水渠之類,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大明這幾年不斷開拓海外殖民地,鼓勵移民,在海外開墾出大量的田地,極大的緩解了土地資源緊張的問題。”

“所以這才有了今年糧食的大豐收。”

“據說在遼東這邊,家家戶戶都開墾出幾百畝田地,陛下又免去了遼東地區三年的稅賦,單單是今年,遼東地區產出來的糧食足夠他們吃幾年都吃不完。”

“還有琉球、交趾、象林、鄭和、南洋四省,這裡的可以一年三熟,兩年七熟,產量非常高,儘管種植園基本上都是種植甘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