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雲集天下名醫 (第1/3頁)

好書推薦: 明星潛規則之皇

京城回春堂的錢回是整個京城都赫赫有名的大夫,醫術精湛,再加上有一個醫者仁心,收取的診費也好,賣的藥也好,價格比起其他人更低一些,所以前來看病的人非常多,每天回春堂的門口都排起了長龍。

“你這是感冒風寒,沒什麼大礙,回去之後多喝熱水,出身汗就沒事了。”

錢回正在給人看病,他的小徒弟張景急匆匆的走了過來,小聲的說道:“師傅,當朝戶部劉侍郎派人來請您去他府上一趟。”

“劉侍郎?”

錢回一聽,微微仔細一想,立即就知道是誰了,戶部劉侍郎自然是現在弘治皇帝身邊的紅人,同時又是大名鼎鼎的高人子弟,更是號稱能夠點石成金的財神爺劉晉。

“你去準備下,馬上就過去。”

錢回立即對張景吩咐道。

明朝和以往歷朝歷代在看病上有一個很大的不同,要是其它的朝代,京城的達官顯貴要是有病了,多半都會找太醫,因為能夠冠以太醫之名的人,往往都是意味著醫術精湛,最精通醫術的人。

可是明朝不一樣,因為明初朱元璋同志定下來的戶籍制度,這宮殿裡面的太醫,也是祖祖輩輩、子子孫孫相傳的。

爺爺給朱元璋當太醫,這兒子給朱棣當太醫,一直傳下來,傳到了現在。

按理來說,這祖祖輩輩相傳,這藝術應該是越來越精湛才對,但事實相反,京城內的那些太醫,不僅僅醫術沒有祖先的厲害,甚至於很多時候僅僅只會對著醫書抓方,醫術連街頭巷尾的開醫館的都不如。

關於這一點,並不是亂說,明朝中後期開始,皇帝很多都是短命皇帝,三十幾歲就死掉,儘管,這其中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

但太醫院的這些醫生醫術垃圾也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鐵飯碗,導致了這些太醫大多數都是庸醫。

再加上行醫這個行業,特別是這中醫,它不僅僅需要傳承,更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有著豐富的從醫經驗,才能夠慢慢的成為一名合格的中醫。

這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鐵飯碗,再加上太醫院有著諸多嚴格的規定,你指望他們能夠有多少經驗?

他們一輩子看過的病人甚至於都不如錢回十天半個月看的病人多,根本就談不上什麼經驗可言。

所以在京城,達官顯貴都不會去請什麼太醫,都是去請京城大大小小醫館裡面的大夫,這些大夫反而醫術更加精湛,更加可靠。

這也是導致了一個現象的出現,那就是太醫院的太醫除了祖上傳下來的鐵飯碗之外,就很少有額外的收入了。

本來給達官顯貴看病,那絕對是肥差啊。

達官顯貴隨隨便便一個打賞那也比起看一百個、一千個普通病人賺的錢多啊,這可是極為重要的一筆收入。

太醫院的太醫沒有這筆收入,自然而然就會想著從其它方面增加自己的收入,比如倒賣各地進貢、採購上來的名貴藥材,別的不說,單單是朝鮮這邊每年進貢的人參,隨便倒賣一支出來都是大數字。

此外,這些太醫也極其容易被人收買,明朝幾個皇帝死的不明不白,這裡面太醫就難逃干係,極有可能就是被人收買了。

像歷史上的朱厚照同學,他三十出頭的年紀,僅僅只是一次落水就這樣死了,你覺得這正常嗎?

老朱同志起初制定的很多制度都是很不錯的,但是這太醫制度就害的自己子孫後代不淺,明朝中後期,朝局動**,跟皇帝短命也是有很大的關係。

後世蟎清的皇帝,一個比一個更加長命,明朝皇帝,三十、四十歲的一大把,蟎清的皇帝六十、七十的都不少,甚至於乾隆還活到了八十九歲。

這其中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蟎清的太醫都是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