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不一樣的新年 (第1/3頁)

整個京津的地區的人都知道劉晉對手下人是極為大方的。

麾下諸多產業都賺錢了,而且不是一般的賺錢。

劉晉很滿意,其他的東家們也是非常滿意,對於劉晉的管理也是非常的贊同,這想要馬兒跑得快就要馬兒吃得飽。

所以這到了年底的時候,年終獎也是非常的豐厚。

各個產業的年終獎也是陸陸續續的計算出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即便是最底層的普通員工也能夠拿到三個月左右的月響的年終獎。

劉晉麾下的產業一向又是整個京津地區新興資本家的標杆,所以大家也都是紛紛學著劉晉,也都知道劉晉管理有一套。

於是到了年底的時候,整個京津地區討論最多的就是年終獎了。

誰誰在這家發了多少年終獎,那個誰誰又發了多少。

你要是沒有拿到年終獎什麼的,或者是拿的太少了,保管會被人鄙視一番,這無形之中也是給新興的資本家、商人們形成了一個壓力。

很多葛朗臺一樣的資本家即便是再不請願,那也是要適當的有所表示,除非是你明年不想再開工廠、開作坊了。

在大明,即便是家裡面的奴僕,這也是要給一定月錢的,並不是說這奴僕就完全不用給錢,更何況是僱傭過來的工人之類的。

你給的少了,或者是不給,那影響可就大了,這名聲一醜的話,以後就別想招到人,而且大家也會鄙視你,不願意和你做生意。

名聲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也是大家都極為看重的東西。

所以整個京津地區,儘管很多東家都不樂意,但是也不得不紛紛效仿,年終獎是必須要發的,多多少少都是要意思、意思的。

更何況,在弘治十三年,大家是真的都賺錢了,而且一個個都賺的盆滿缽滿。

無論是做遠洋貿易的,還是開工廠、作坊的,又或者是開商鋪、酒樓之類的,都賺錢,聲音火爆。

賺錢了,發點年終獎,大家也樂意。

在這樣的氛圍下面,整個京津地區也是開始沉浸在節日的喜慶之中。

孫二孃腰裡面揣著錢袋子,慢慢的走在京城外西城的街道上面,準備好好的採辦一些年貨準備過年。

“大米了,大米了,江南蘇州上好的大明瞭,只要五文錢一斤~”

“大米了,大米了,來自南洋暹羅的暹羅大米,好吃又便宜了,只要四文錢一斤~”

最先來採購的,自然還是糧食了。

一道賣糧的地方,各種各樣的吆喝聲就此起彼伏。

大米的種類非常多,湖廣、江南、兩廣的大米都不算新鮮了,現在來自南洋地區的大米也是非常多,關鍵是還很便宜。

這讓孫二孃忍不住想起了幾年前剛剛來到京城的時候。

那個時候也正是大冬天,她的男人得病死了,家裡面揭不開鍋,她帶著自己的兒子過冬來到了京城,準備去京城裡面乞食。

那年的冬天很冷,很冷,來京城這裡過冬的人太多了,以至於不讓他們進城,她一個女人帶著一個還在襁褓之中的孩子。

沒吃沒喝,又冷又餓,眼看著就要活活的餓死、凍死在京城的城牆下。

就在那個時候,她遇到了劉晉劉公子,是他開辦了西山煤業,給了她一份工作,也給了很多流民一份工作,給了大家活下去的希望。

她依然還記得,那個時候的糧食價格非常的貴,一斤大米都要好十幾文,到了第二年,因為大雪的緣故,北方三省發生災荒,糧食的價格最高的時候更是漲到了兩百文一斤,還都是一些發黴發爛的。

想一想那個時候,再看看現在,孫二孃整個人都忍不住長吁短嘆起來。

幾年的時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