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9章 朱厚照是個人才 (第1/3頁)

好書推薦: 明星潛規則之皇

“權力的制衡和監督?”

朱厚照仔細的聽著劉晉講述後世都比較普遍的分權和互相制衡以及監督的內容,後世在諸多方面的制度都是非常健全的,特別是關於權力方面的制度。

“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當劉晉講完,朱厚照仔細的沉思一會也是點點頭表示了贊同。

“但分權和制衡之下,這官員的數量必然會大增,對於百姓的負擔來說必然會增加,再加上這王權下鄉的話,那就需要更多的官吏了。”

“官吏更多,這意味著有更多的人有機會魚肉百姓,也意味著百姓需要承當更多的稅賦。”

朱厚照是真的天才,很多東西,他只是不想去學,當他真正去學,去思索的時候,他都能夠很快就發現事情的多面性。

分權與制衡確實是有著很多的好處,但正如朱厚照所言,分權的結果就是容易造成冗官,本來一個縣只需要一個縣令,然後再加上一個縣城、主薄、教喻、縣尉這四個主官,再加上一些衙門裡面的官差、衙役、捕快、仵作、典吏之類的。

這算下來能夠算是官員也就是五個,至於縣吏也就是幾十個人,整個加起來一般都不會超過一百個,主要還是看事情多不多。

像一些偏遠的縣,事情少,幾十個人就足以搞定了,但是像京城、天津這些大城市,需要的官吏就多了,可能會有幾百個,但總體來說,一個縣也就是那麼幾十號人就夠了。

但是在看看後世,先不說五套班子的事情,單單是政府部門這裡有多少部門,政府辦、發改委、監察、審計、財政、農業、民政、林業、國土、公安、司法、水利、教育、文化……

大大小小几十個部分,這一個部門下面的官員數量也不少,算下來,整個人縣吃公家飯的人至少也是幾千人,是古代的幾十倍、上百倍。

以官民比例來說,漢朝時期差不多是一比八千,也就是說八千個老百姓養一個官員,唐朝差不多是一比三千,明朝大約是一比兩千三的樣子,可是到了後世,即便是按照官方公佈的數量。

全國有約600萬官老爺來計算,官民比例也是到了一比兩百多了,由此可見,後世官員的數量實在是太多、太龐大了,養了不知道多少閒人。

想到這些,劉晉也是感嘆一聲的說道:“殿下所言有理,權力的分權與制衡有其好處,但也同樣存在著諸多的弊端。”

“正如同這世間的萬事萬物,不可能盡善盡美,都有各自的兩面性。”

“現在我大明的制度,儘管也是存在不少的弊端,但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至少官員的數量始終能夠得到控制,不會出現冗官的現象。”

“這對於老百姓來說,也是一件好事,這意味著老百姓需要承擔的稅收更少,也意味著朝廷能夠將更多的稅收用來建設大明,修橋鋪路也好、建學校、醫院也罷,最終受益的還是老百姓。”

這是劉晉發自內心的想法,這古代官員少有官員少的好處,至少來說老百姓承擔的稅收是非常低,相比起後世各國的稅收來說,現在大明的稅收是真的非常低。

即便是戶部直屬的稅務衙門徵收的商稅,比例也不會超過20%,再想一想後世的稅收,林林總總的都加起來的話,估計著都是稅了。

“但地方官員權力過大這也確實是也問題,適當的分權和制衡、監督也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過卻是要好好的想一想才行,要防止出現像孫家這樣的地方黑惡勢力出現,或者說出現了,要有一個完善的應對機制,能夠快速的清除這些毒瘤。”

朱厚照拖著自己的下巴,在思索著這個問題。

“殿下,這個問題還是讓陛下和朝中諸公去想吧。”

“殿下眼下的事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