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9章 留下達芬奇當老師 (第1/3頁)

“是啊,是啊~”

“劉兄如此年紀就已經在吏部為官,弘治十二年就已經中進士了,和劉兄相比我等實在是慚愧!”

祝允明也是跟著恭維道。

這裡面有恭維,當然更多的發自內心的佩服。

祝允明也是吳中四大才子之一,自號枝山,也就是赫赫有名的祝枝山,明代著名的書法家。

他的仕途之旅極為坎坷,從十九歲中了秀才之後,五次參加鄉試都沒有中舉,在弘治六年的時候第六次參加鄉試,這才中了舉人。

在之後,他七次參加會試都不第,甚至於連他自己的兒子都中進士了,他都還沒有中進士,於是就絕了科舉為官的年頭。

和眼前的劉晉相比,他的科舉之路實在是太艱難了。

到現在也就是一個舉人的身份。

“弘治十二年的會試,我也有參加,可惜沒能和劉兄見上一面。”

祝允明略帶遺憾的說道。

他那一次沒有中進士,失落之下和一群同樣落榜的學子跑去遊山玩水去了,故而也就沒有看到劉晉中狀元遊街的一幕,不然也就能夠認出劉晉了。

“那確實是一大憾事,我也早就聽聞祝兄的書法冠絕江南,很早就想要找祝兄要一副墨寶了。”

劉晉笑著回道,這讀書人之間嘛,少不了互相吹捧一番。

“劉兄現在多大了?”

文徵明想了想問道。

“已經三十多了~”

“那劉兄真是博學多才啊,弘治十二年高中,當時可是二十左右啊。”

“想必肯定是一次就高中了!”

文徵明算了算說道。

“我確實是一次就中舉,然後次年會試也是一次就金榜題名了,這都是運氣,運氣!”

劉晉謙虛的說道。

“今日能夠認識劉兄,真是三生有幸!”

“像我至今已經連續參加了五次鄉試,卻是次次名落孫山,實在是慚愧、慚愧!”

文徵明感嘆一聲,這人比人啊,真的氣死人。

對方一次就中舉,然後參加會議,一次就中了進士,年紀輕輕就已經在吏部為官,這前途無可限量。

可是自己呢,已經考了五次鄉試了,竟然連中舉都如此之難。

“文兄不必氣餒,只是時運未到罷了,以文兄之才,金榜題名也是遲早的事情。”

劉晉連忙安慰道。

事實上,歷史上的文徵明,科舉考試比起祝允明還要更加的坎坷。

他前前後後參加了九次鄉試,全部落榜,三年一次的鄉試,九次就是二十七年,他從18歲開始參加鄉試,一直考,考到了四十五歲都中不了舉人,真的是應了那句話,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後來他還是在以為尚書的推舉下,透過吏部的考核之後才獲得了翰林院待詔的小官職位,後來還成為了皇帝的侍講,只是他始終受到正兒八經翰林們的鄙視,再加上他心高氣傲,故而沒做幾年官就辭職歸鄉養老去了。

詳細的瞭解下文徵明、祝允明、唐伯虎他們的人生經歷,其實就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他們一個個都非常的心高氣傲,自認為有點才華就目中無人。

通俗來說,那就是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

像歷史上的唐伯虎,才華是真的有,但太過心高氣傲、目中無人,自然而然是不適合去當官的,很容易就得罪人。

眼前這個文徵明也是如此,自詡才華橫溢,後來在人的舉薦下當了官,但卻是毫無情商的得罪了當時的張璁、楊一清。

兩人都很欣賞文徵明的才華,楊一清甚至於還主動和他說自己和文徵明的父親是好友,但文徵明這個人卻是當中眾人的面說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