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1章 兵庫之津 (第1/3頁)

倭國兵庫之津港口這裡,弘治皇帝和劉晉乘坐的三艘大輪船經過了十幾天時間的漫長航行也是終於從夏威夷群島抵達了倭國這邊,準備在兵庫之津好好的休整幾天再返回大明。

兵庫之津現在是倭國最大的港口和城市,得益於和大明帝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兵庫之津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內也是迅速的膨脹、發展起來。

如今的兵庫之津再也不是曾經的小漁港,而是成為了倭國最大的港口和城市,整個港口都是仿照大明的天津港口來建設的,依託優良的天然港灣修建起長長的碼頭、港口區。

港口內停泊著大量的船隻,大大小小的船隻旌旗飄揚,大明帝國的龍旗高高飄揚,組成一道極其漂亮的風景線。

碼頭這裡熱鬧非凡,大量身材矮小壯實的倭人在賣力的裝卸貨物,作為倭國最大的港口和城市,每天在這裡停泊的大大小小的船隻數量多達幾百艘,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雲集於此,給這裡的港口帶來了繁榮和忙碌。

兵庫之津的地位非常特殊,一方面它是倭國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承擔著倭國本身對外貿易的重要中轉點,大量的貨物都會透過兵庫之津來轉運到倭國各地,同時從倭國各地匯聚起來的商品也會透過這裡賣到世界各地去。

另外一個方面,它也是通往黃金洲航線上的一個重要中轉點,大量前往黃金洲、或者是從黃金洲返回的船隻都會選擇在兵庫之津這裡停泊,對淡水、食物、燃料等等之類的進行補充,對船隻進行檢修、人員進行休整。

兩者一起的作用之下,也是讓兵庫之津迅速的發展,迅速的膨脹、繁榮,成為了倭國目前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人口更是早早的就已經突破了三百萬,縱然是放到大明來,也算是一個大城市了。

“變化可真大啊,繁華多了!”

劉晉看著眼前的兵庫之津,忍不住感嘆起來。

兵庫之津劉晉是第二次來了,上次來的時候還是和張懋率領大軍遠征倭國,打的倭國不得不簽下了屈辱的《兵庫之津協議》,向大明帝國割地賠款,俯首稱臣。

縱然是已經過去了十多年的時間,劉晉依然記得清清楚楚,當時的兵庫之津雖然也是倭國有名的港口,但總的來說規模小、房屋低矮,港口就跟小漁港差不多。

再看看眼前的兵庫之津,規模浩大,高樓林立,港口繁華而龐大,同時也能夠看到一條條寬敞的水泥馬路一直延伸到視野的盡頭,時不時還能夠看到一輛輛汽車在馬路上飛速的行駛,腳踏車、摩托車之類的那更是隨處可見。

翻天覆地的鉅變來形容也是一點不為過,變化太大了,都已經找不到記憶中的影子了。

尤其是在大明租界的這一邊,更是繁華熱鬧的很,高樓非常多,道路寬敞,人流密集,港口和碼頭繁忙無比,一處處高樓這裡,各種各樣的旗幟、標誌等等也是異常的醒目,隨便一看都能夠找到很多大明內赫赫有名的大商行來,還能夠找到大明第一銀行所在的大樓來。

兵庫之津有一半的土地是租借給了大明帝國,大明帝國一直以來也是在這裡有一直駐軍,駐軍包括陸軍還海軍,陸軍自然是為了威懾倭國,讓他們老老實實地遵守著協議來做事,至於海軍更多的還是為了維護大明在海上的利益,清剿海盜、保護航線。

不過倭國人被打服了之後就很老實了,以前囂張的海盜很快就消失的乾乾淨淨,再也沒有人敢動大明人的船隻,航線也是非常的安全。

另外倭國一直以來也都是非常遵守著當初的協議,每年的賠款也是一分不少,不敢有所拖欠,還年年向大明帝國這邊進貢。

可以說倭國人骨子裡面就是如此,狠狠打服了他們,他們就跟小媳婦一樣聽話了,如果要是不打服他們,他們比狼還要狠辣,隨時都可能反咬你一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