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1章 再次回到大明 (第1/4頁)

淞滬黃浦江上面,三艘遊輪正在緩緩的靠岸停泊下來。

其中的一艘遊輪上面,劉晉站在甲板上看著黃浦江的兩岸,腦海中回憶起自己當年第一次來到淞滬時的場景。

那個時候,黃浦江的兩岸是一望無際的田野,小小的淞滬縣城都小的可憐,這裡是魚米之鄉,是吳語之地,雖然也算富庶。

但是和現在相比,那自然是遠遠不能相比的。

短短几十年的時間過去了,這裡日新月異的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鉅變,在黃浦江的兩岸,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一片片繁華的商業街區熱鬧非凡,一條條規劃筆直的寬敞馬路一直延伸到視野的盡頭。

馬路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行人匆匆,顯得非常的忙碌。

這裡早已經成為了整個大明,乃至全球前三的超級大城市,常住人口超過千萬人的超級大都市,非常的繁華。

除了大明的京津地區之外,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和這裡相比了。

這裡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優越了,處在大明南北海上航線的中間點,去往京津地區也好,還是說去大明的藩屬國倭國、朝鮮也好,都是處在中心的位置。

往南則是浙江、福建、琉球和兩廣以及大明的南洋諸省,同時也是可以前往大明海外的藩國、殖民地,又可以往澳洲、黃金洲這邊。

同時處在長江的出口海,整個長江流域都是淞滬這邊的基本盤,而長江流逝一直以來也都是大明最為富庶的區域之一。

再加上當初劉晉還在朝野的時候,主持了疏通長江河道、興建長江港口和碼頭的工程,極大的提高了長江的河運價值。

比起後世來,現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沿海地區並無太大的區別,長江的河運價值得到了最大的發揮。

湖廣、江西、南直隸地區的發展都相當的迅速,各省之間的發展較為均衡,這對於淞滬來說自然是大有好處,也極大的促進了淞滬地區的發展。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淞滬這裡的土地幾乎都是劉晉和朱厚照的土地。

當年為了買下整個淞滬,劉晉和朱厚照可是花了幾百萬兩銀子。

當時的幾百萬兩銀子可不是現在的幾百萬兩銀子能夠相比的,在當時海外的黃金、白銀還沒有大規模的流入大明,大明內部的白銀和黃金都很少,價值極高。

那個時候,普通的大明人一年到尾都未必能夠攢下一兩銀子,大明國庫一年的稅銀收入也不過才300萬兩銀子而已。

那個時候的幾百萬兩銀子那是真正的無比龐大的一筆資金,劉晉和朱厚照用這筆錢幾乎將整個淞滬都給買下來了。

到了如今,可以說整個淞滬都是劉晉和朱厚照的,這些土地一直以來,劉晉都有著極其詳細且合理的規劃。

居民區、工業區、商業區等等,所有的一切都規劃的整整齊齊,這也是淞滬這裡發展迅猛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因為有著極其詳細且長遠的規劃,能夠規劃出適合淞滬發展的正確道路出來。

當然了,劉晉和朱厚照當初的投資也是得到了超乎想象的巨大回報。

先不說土地升值所帶來的巨大價值,現在淞滬這裡幾乎是寸土寸金,關鍵是這寸土寸金就算了,還根本就沒有土地可以購買。

因為劉晉根本就不打算出售自己手中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是隻租不售,除了自己麾下的地產商行開發了大量的房地產專案之外。

其它的所有的土地都是隻租不賣,不管給多少錢都不賣,租金可以便宜點,長期穩定的收益,還可以伴隨著盛業的繁榮而不斷的提升,收益非常的可觀。

每年從淞滬這裡的土地租賃、商鋪出租、廣告收益、房屋出租、廠房出租上面的收益就無比龐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