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精兵五萬,組成晉北兵團雛形 (第1/2頁)

拿下集寧這座重鎮後,以其為中心,迅速收復周邊的縣城。

日偽軍接連敗退,根本不敢看丁偉的兵鋒。

騎兵支隊進一步擴大影響力,開始朝著更深的草原荒漠地帶壓進。

打擊偽蒙騎兵的活躍範圍,向北向西、向東北方向清掃。

孔勇先遣隊也與主力部隊取得聯絡,他們在察北方向活動,並向熱河邊界的山區活躍。

摸清了地方兵力部署,並繪製了詳細的部署圖。

偵察兵出身的遊擊大隊,擅長遊鬥,在地方紮根後,活躍空間也迅速突破。

但遊擊兵力的後勤難以補充,與主力部隊碰面後,算是熬過了艱難時期。

孔勇與孫德勝碰面,詢問了司令部的情況。

“孔老弟辛苦了,在山區打造先遣根據地,在鬼子與土匪的地頭上硬生生擠出一條路。”

“咱們晉北縱隊發展迅猛,前段時間拿下集寧,組建了坦克團,更組建了自己的軍工廠。”

“子彈、炮彈、步槍、手槍、擲彈筒生產線全備。自產的81式馬槍效能不錯,騎兵支隊拿到了一批。”

這話說的不假,栓動步槍的技術不是什麼難題,再加上國內萬國造,可以參考的設計多了去了。

設計思路沒問題,受限於工業實力,難以冶煉鋼鐵。

只能用鬼子的鐵軌跟核桃木製造,200米有效射程,射擊多了,槍械發熱嚴重。用料質量不行,限制了步槍效能。

拿下大同以後,能夠開採這邊的鐵礦冶煉,令槍械的質量上升很多。

這款自制且按照八路作戰習慣設定的步騎槍,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符合八路戰士的。

尤其是槍械的瞄準準星,孫德勝要豎個大拇指。

臉上的自豪是壓不住的。

部隊挺過了最艱難時期,大炮有了,步槍有了,子彈有了,接下來就是趕走小鬼子,血債血償。

騎兵支隊的作戰任務不斷,孫德勝是現階段丁偉最器重的人物,要用最短的時間,掃清外蒙邊境的這些偽軍騎兵。

另外則是拿到了全套蘇械裝備的張大彪、高畫質第三支隊跟第一支隊,兩支隊加起來1.5萬餘人,向武城方向壓進。

獨立混成第二旅團的主力防守在武城。

6團、王超的第4支隊,向歸綏方向壓進,沿山區構建防守陣線。

逼迫日軍騎兵集團的活躍空間。

另外則是濤子的第四支隊,牢牢把控住雲蒙山區,孔捷的第二支隊,得到一個山炮營的加強。

需要向五臺、阜平一線增援兵力,擴充支隊人員。

第一支隊,第二支隊,第三支隊,第四支隊各有一個山炮營,用於支隊的火力支援。

馬上就能製造炮彈了,足夠支撐幾個炮兵營。

旅長拿到這批武器裝備後,已經笑的合不攏嘴了。

冀中根據地被鬼子掃蕩,如今也有機會重新殺回晉冀魯豫邊境,擴大根據地規模,向華北地區的日偽軍用兵了。

幾乎八成新的步槍分配到主力部隊手上,日械三八大蓋精準,放在老兵手上殺傷力更大。

分配子彈,配備作戰物資。

相較於抗戰之初,今年突出一個闊綽了,老兵分配30發子彈,新兵分配10發子彈。

用旅長的話講,不過了,把彈藥武器分發下去,痛擊小鬼子。

於敵後戰場,八路屢次展開反撲,瓦解破壞日軍的碉堡封鎖手段。

尤其是一些步兵炮的湧入,使得磚石結構的炮樓不堪一擊。

晉北縱隊更換一輪武器裝備,丁偉趁機把手上的蘇械武器、日械武器儲備也拿了出來,混在裝備當中,往各軍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