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感受一下第四軍分割槽的橫掃水平 (第1/2頁)

天一亮,丁偉就察覺到了緊迫感。

鬼子步兵聯隊展開全力防守,收縮兵力沿鹿子山佈設反擊火力。

這份姿態,擺明了在等援兵。

“我們可能只有一上午的進攻機會,日寇的援兵,很可能在中午時分到達鹿子山。”

這不是胡亂說的,而是按照昨日千田聯隊的行軍速度,鹿子山周邊的路況評估。

擺在丁偉面前有兩條路,

其一是有序撤退,已吃掉千田聯隊1-2個步兵中隊的兵力,令其折損三五百人。

其二則是動員所有兵力、炮火猛攻,不惜代價拿下鹿子山,趕在援兵到達圍殲日寇。

一旦打不下來,鬼子的援兵又到了,局面會對第四軍分割槽不利。

正常的指戰員肯定是選擇前者,儲存有生兵力,取得一定的戰果就夠了。

擊斃三五百日寇,也算一場大捷。

丁偉野心勃勃,想在大同盆地站穩腳步,就必須打掉26師團的爪牙。

讓這支塞北孤狼失去利爪,失去牙齒,不敢出城與之野戰。

想讓人怕你,你得先把他揍狠了。

下定決心強攻。

“通知部隊休整20分鐘,稍後集合主力向鹿子山正面攻進。我只給張大彪1個小時的進攻時間,所有炮火交替掩護,一個小時後,我要看到軍分割槽的旗幟,紮在鬼子的指揮部頭頂。”

“偵察營、騎兵團從側後方掩護進攻。”

“其餘游擊隊、區小隊、民兵全部投入戰鬥,從左右兩側包圍衝殺。”

“通知新五團、留守兵力,牢牢盯緊寧武、神池的守軍,敢出城立馬阻擊。”

張大彪來到突擊組跟敢死隊做動員。

這位臨時的前線指揮官眼神凌厲,殺意果斷。

兼顧新三團、新四團的臨時指揮權。

“司令的命令大家都聽到了吧,新三團是第四軍分割槽的尖刀,尖刀是拿來幹嘛的,是拿來攻堅克難,痛殺小鬼子的。”

“咱別的本事沒有,唯獨牙齒硬,啃不動的硬骨頭,嚼碎了牙也得嚥下去。”

“衝鋒號一響,所有人給我衝上去,拿下鹿子山。”

利用短短20分鐘時間,吃口飯,喝口水,子彈壓入槍膛,手榴彈擰開蓋子。

投彈組、擲彈組的兄弟們檢查彈藥。

戰場恢復了一片寂靜,初秋的早晨,還有些涼颼颼的。

但過一會太陽昇起來,又會跟夏天一樣燥熱。

鬼子步兵聯隊也在重新調配兵力,千田貞德在正面投入了2個步兵大隊,另有山炮、步兵炮配合作戰,擺出堅守鹿子山的決心。

重機槍火力、擲彈筒火力全部配備到正前方。

利用這短暫的時間,看能加固多少工事。

鹿子山石多土少,不利於挖掘,限制了士兵發揮,算是一點防守的小瑕疵。

參謀長提出疑議,他們的側後方僅有2箇中隊防守,恐怕會有風險。是不是該多增加一個機動中隊,方便及時支援。

“敵軍主力已在正前方集結,我篤定側後方是佯攻,這是支那軍擅長的手段。”

“不必理會側後方,那只是小股遊擊部隊,機動性高,攻堅能力不足。”

嘿嘿,千田貞德可是算錯了。

後方是孫德勝的騎兵團,雖剛剛整備月許,有之前騎兵營的底子,還有兩門騎兵炮。

火力並不差,戰鬥力也不弱。

另外偵察營配備了大量的狙擊步槍,攻堅能力差一些,但進攻能力同樣不弱。

在第四軍分割槽從沒有主攻跟佯攻的區別,人人都是主力。

孫德勝的名言是,下了馬,騎兵也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