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首頁
    了他的衣服,奪了他的盤纏,笑吟吟走将來道:“師父請行,那賊已被老孫剿了。

    ” 三藏道:“你十分撞禍!他雖是剪徑的強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該死罪。

    你縱有手段,隻可退他去便了,怎麼就都打死?這卻是無故傷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掃地恐傷蝼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

    你怎麼不分皂白,一頓打死?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早還是山野中無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時沖撞了你,你也行兇,執着棍子,亂打傷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脫身?”悟空道:“師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卻要打死你哩。

    ”三藏道:“我這出家人,甯死決不敢行兇。

    我就死,也隻是一身,你卻殺了他六人,如何理說?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說不過去。

    ”行者道:“不瞞師父說,我老孫五百年前,據花果山稱王為怪的時節,也不知打死多少人。

    假似你說這般到官,倒也得些狀告是。

    ”三藏道:“隻因你沒收沒管,暴橫人間,欺天诳上,才受這五百年前之難。

    今既入了沙門,若是還象當時行兇,一味傷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

    忒惡,忒惡!” 原來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氣,他見三藏隻管緒緒叨叨,按不住心頭火發道:“你既是這等,說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緒浩惡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卻不曾答應,他就使一個性子,将身一縱,說一聲:“老孫去也!”三藏急擡頭,早已不見,隻聞得呼的一聲,回東而去。

    撇得那長老孤孤零零,點頭自歎,悲怨不已,道:“這厮,這等不受教誨!我但說他幾句,他怎麼就無形無影的,徑回去了?罷,罷,罷!也是我命裡不該招徒弟,進人口!如今欲尋他無處尋,欲叫他叫不應,去來,去來!”正是舍身拚命歸西去,莫倚旁人自主張。

     那長老隻得收拾行李,捎在馬上,也不騎馬,一隻手拄着錫杖,一隻手揪着缰繩,凄凄涼涼,往西前進。

    行不多時,隻見山路前面,有一個年高的老母,捧一件綿衣,綿衣上有一頂花帽。

    三藏見他來得至近,慌忙牽馬,立于右側讓行。

    那老母問道:“你是那裡來的長老,孤孤凄凄獨行于此?”三藏道:“弟子乃東土大唐奉聖旨往西天拜活佛求真經者。

    ”老母道:“西方佛乃大雷音寺天竺國界,此去有十萬八千裡路。

    你這等單人獨馬,又無個伴侶,又無個徒弟,你如何去得!”三藏道:“弟子日前收得一個徒弟,他性潑兇頑,是我說了他幾句,他不受教,遂渺然而去也。

    ”老母道:“我有這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原是我兒子用的。

    他隻做了三日和尚,不幸命短身亡。

    我才去他寺裡,哭了一場,辭了他師父,将這兩件衣帽拿來,做個憶念。

    長老啊,你既有徒弟,我把這衣帽送了你罷。

    ”三藏道:“承老母盛賜,但隻是我徒弟已走了,不敢領受。

    ”老母道:“他那廂去了?”三藏道:“我聽得呼的一聲,他回東去了。

    ”老母道:“東邊不遠,就是我家,想必往我家去了。

    我那裡還有一篇咒兒,喚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兒咒。

    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記心頭,再莫洩漏一人知道。

    我去趕上他,叫他還來跟你,你卻将此衣帽與他穿戴。

    他若不服你使喚,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兇,也再不敢去了。

    ”三藏聞言,低頭拜謝。

     那老母化一道金光,回東而去。

    三藏情知是觀音菩薩授此真言,急忙撮土焚香,望東懇懇禮拜。

    拜罷,收了衣帽,藏在包袱中間,卻坐于路旁,誦習那定心真言。

    來回念了幾遍,念得爛熟,牢記心胸不題。

     卻說那悟空别了師父,一筋鬥雲,徑轉東洋大海。

    按住雲頭,分開水道,徑至水晶宮前。

    早驚動龍王出來迎接,接至宮裡坐下。

    禮畢,龍王道:“近聞得大聖難滿,失賀!想必是重整仙山,複歸古洞矣。

    ”悟空道:“我也有此心性,隻是又做了和尚了。

    ”龍王道:“做甚和尚?”行者道:“我虧了南海菩薩勸善,教我正果,随東土唐僧,上西方拜佛,皈依沙門,又喚為行者了。

    ”龍王道:“這等真是可賀,可賀!這才叫做改邪歸正,懲創善心。

    既如此,怎麼不西去,複東回何也?”行者笑道:“那是唐僧不識人性。

    有幾個毛賊剪徑,是我将他打死,唐僧就緒緒叨叨,說了我若幹的不是。

    你想老孫,可是受得悶氣的?是我撇了他,欲回本山。

    故此先來望你一望,求鐘茶吃。

    ”龍王道:“承降,承降!”當時龍子龍孫即捧香茶來獻。

     茶畢,行者回頭一看,見後壁上挂著一幅“圯橋進履”的畫兒。

    行者道:“這是什麼景緻?”龍王道:“大聖在先,此事在後,故你不認得。

    這叫做圯橋三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