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回 林黛玉误剪香袋囊 贾元春归省庆元宵

首頁
    備;采辦鳥雀的,自仙鶴、孔雀以及鹿、兔、雞、鵝等類,悉已買全,交于園中各處像景飼養;賈薔那邊也演出二十出雜戲來;小尼姑、道姑也都學會了念幾卷經咒。

    賈政方略心意寬暢,又請賈母等進園,色色斟酌,點綴妥當,再無一些遺漏不當之處了。

    于是賈政方擇日題本。

    本上之日,奉朱批準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準賈妃省親。

    賈府領了此恩旨,益發晝夜不閑,年也不曾好生過的。

     展眼元宵在迩,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監出來先看方向:何處更衣,何處燕坐,何處受禮,何處開宴,何處退息。

    又有巡察地方總理關防太監等,帶了許多小太監出來,各處關防,擋圍幙,指示賈宅人員何處退,何處跪,何處進膳,何處啟事,種種儀注不一。

    外面又有工部官員并五城兵備道打掃街道,攆逐閑人。

    賈赦等督率匠人紥花燈煙火之類,至十四日,俱已停妥。

    這一夜,上下通不曾睡。

     至十五日五鼓,自賈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妝。

    園内各處,帳舞蟠龍,簾飛彩鳳,金銀煥彩,珠寶争輝,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長春之蕊,靜悄無人咳嗽。

    賈赦等在西街門外,賈母等在榮府大門外。

    街頭巷口,俱系圍幙擋嚴。

    正等的不耐煩,忽一太監坐大馬而來,賈母忙接入,問其消息。

    太監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過晚膳,未正二刻還到寶靈宮拜佛,酉初刻進大明宮領宴看燈方請旨,隻怕戌初才起身呢。

    ”鳳姐聽了道:“既這麼着,老太太,太太且請回房,等是時候再來也不遲。

    ”于是賈母等暫且自便,園中悉賴鳳姐照理。

    又命執事人帶領太監們去吃酒飯。

     一時傳人一擔一擔的挑進蠟燭來,各處點燈。

    方點完時,忽聽外邊馬跑之聲。

    一時,有十來個太監都喘籲籲跑來拍手兒。

    這些太監會意,都知道是“來了,來了”,各按方向站住。

    賈赦領合族子侄在西街門外,賈母領合族女眷在大門外迎接。

    半日靜悄悄的。

    忽見一對紅衣太監騎馬緩緩的走來,至西街門下了馬,将馬趕出圍幙之外,便垂手面西站住。

    半日又是一對,亦是如此。

    少時便來了十來對,方聞得隐隐細樂之聲。

    一對對龍旌鳳翣,雉羽夔頭,又有銷金提爐焚着禦香;然後一把曲柄七鳳黃金傘過來,便是冠袍帶履。

    又有值事太監捧着香珠、繡帕、漱盂、拂塵等類。

    一隊隊過完,後面方是八個太監擡着一頂金頂金黃繡鳳版輿,緩緩行來。

    賈母等連忙路旁跪下。

    早飛跑過幾個太監來,扶起賈母、邢夫人、王夫人來。

    那版輿擡進大門,入儀門往東去,到一所院落門前,有執拂太監跪請下輿更衣。

    于是擡輿入門,太監等散去,隻有昭容、彩嫔等引領元春下輿。

    隻見院内各色花燈爛灼,皆系紗绫紥成,精緻非常。

    上面有一匾燈,寫着“體仁沐德“四字。

    元春入室,更衣畢複出,上輿進園。

    隻見園中香煙缭繞,花彩缤紛,處處燈光相映,時時細樂聲喧,說不盡這太平氣像,富貴風流。

    ----此時自己回想當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涼寂寞;若不虧癞僧、跛道二人攜來到此,又安能得見這般世面。

    本欲作一篇《燈月賦》、《省親頌》,以志今日之事,但又恐入了别書的俗套。

    按此時之景,即作一賦一贊,也不能形容得盡其妙;即不作賦贊,其豪華富麗,觀者諸公亦可想而知矣。

    所以倒是省了這工夫紙墨,且說正經的為是。

     且說賈妃在轎内看此園内外如此豪華,因默默歎息奢華過費。

    忽又見執拂太監跪請登舟,賈妃乃下輿。

    隻見清流一帶,勢如遊龍,兩邊石欄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風燈,點的如銀花雪浪;上面柳杏諸樹雖無花葉,然皆用通草綢绫紙絹依勢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懸燈數盞;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屬,亦皆系螺蚌羽毛之類作就的。

    諸燈上下争輝,真系玻璃世界,珠寶乾坤。

    船上亦系各種精緻盆景諸燈,珠簾繡幙,桂楫蘭桡,自不必說。

    已而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燈,明現着“蓼汀花溆“四字。

     按此四字并“有鳳來儀“等處,皆系上回賈政偶然一試寶玉之課藝才情耳,何今日認真用此匾聯?況賈政世代詩書,來往諸客屏侍座陪者,悉皆才技之流,豈無一名手題撰,竟用小兒一戲之辭苟且搪塞?真似暴發新榮之家,濫使銀錢,一味抹油塗朱,畢則大書“前門綠柳垂金鎖,後戶青山列錦屏“之類,則以為大雅可觀,豈《石頭記》中通部所表之甯榮賈府所為哉!據此論之,竟大相矛盾了。

    諸公不知,待蠢物将原委說明,大家方知。

     當日這賈妃未入宮時,自幼亦系賈母教養。

    後來添了寶玉,賈妃乃長姊,寶玉為弱弟,賈妃之心上念母年将邁,始得此弟,是以憐愛寶玉,與諸弟待之不同。

    且同随祖母,刻未暫離。

    那寶玉未入學堂之先,三四歲時,已得賈妃手引口傳,教授了幾本書、數千字在腹内了。

    其名分雖系姊弟,其情狀有如母子。

    自入宮後,時時帶信出來與父母說:“千萬好生扶養,不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