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焙茗轉來,說請二奶奶。
”寶钗說道:“他又忘了什麼,又叫他回來?”秋紋道:“我叫小丫頭問了,焙茗說是‘二爺忘了一句話,二爺叫我回來告訴二奶奶:若是去呢,快些來罷;若不去呢,别在風地裡站着。
’“說的賈母鳳姐并地下站着的衆老婆子丫頭都笑了。
寶钗飛紅了臉,把秋紋啐了一口,說道:“好個糊塗東西!這也值得這樣慌慌張張跑了來說。
”秋紋也笑着回去叫小丫頭去罵焙茗。
那焙茗一面跑着,一面回頭說道:“二爺把我巴巴的叫下馬來,叫回來說的。
我若不說,回來對出來又罵我了。
這會子說了,他們又罵我。
”那丫頭笑着跑回來說了。
賈母向寶钗道:“你去罷,省得他這麼記挂。
”說的寶钗站不住,又被鳳姐怄他頑笑,沒好意思,才走了。
隻見散花寺的姑子大了來了,給賈母請安,見過了鳳姐,坐着吃茶。
賈母因問他:“這一向怎麼不來?”大了道:“因這幾日廟中作好事,有幾位诰命夫人不時在廟裡起坐,所以不得空兒來。
今日特來回老祖宗,明兒還有一家作好事,不知老祖宗高興不高興,若高興也去随喜随喜。
”賈母便問:“做什麼好事?”大了道:“前月為王大人府裡不幹淨,見神見鬼的,偏生那太太夜間又看見去世的老爺。
因此昨日在我廟裡告訴我,要在散花菩薩跟前許願燒香,做四十九天的水陸道場,保佑家口安甯,亡者升天,生者獲福。
所以我不得空兒來請老太太的安。
”卻說鳳姐素日最厭惡這些事的,自從昨夜見鬼,心中總是疑疑惑惑的,如今聽了大了這些話,不覺把素日的心性改了一半,已有三分信意,便問大了道:“這散花菩薩是誰?他怎麼就能避邪除鬼呢?”大了見問,便知他有些信意,便說道:“奶奶今日問我,讓我告訴奶奶知道。
這個散花菩薩來曆根基不淺,道行非常。
生在西天大樹國中,父母打柴為生。
養下菩薩來,頭長三角,眼橫四目,身長三尺,兩手拖地。
父母說這是妖精,便棄在冰山之後了。
誰知這山上有一個得道的老猢狲出來打食,看見菩薩頂上白氣沖天,虎狼遠避,知道來曆非常,便抱回洞中撫養。
誰知菩薩帶了來的聰慧,禅也會談,與猢狲天天談道參禅,說的天花散漫缤紛。
至一千年後飛升了。
至今山上猶見談經之處天花散漫,所求必靈,時常顯聖,救人苦厄。
因此世人才蓋了廟,塑了像供奉。
”鳳姐道:“這有什麼憑據呢?”大了道:“奶奶又來搬駁了。
一個佛爺可有什麼憑據呢?就是撒謊也不過哄一兩個人罷咧,難道古往今來多少明白人都被他哄了不成。
奶奶隻想,惟有佛家香火曆來不絕,他到底是祝國祝民,有些靈驗,人才信服。
”鳳姐聽了大有道理,因道:“既這麼,我明兒去試試。
你廟裡可有簽?我去求一簽,我心裡的事簽上批的出?批的出來我從此就信了。
”大了道:“我們的簽最是靈的,明兒奶奶去求一簽就知道了。
”賈母道:“既這麼着,索性等到後日初一你再去求。
”說着,大了吃了茶,到王夫人各房裡去請了安,回去不提。
這裡鳳姐勉強紥掙着,到了初一清早,令人預備了車馬,帶着平兒并許多奴仆來至散花寺。
大了帶了衆姑子接了進去。
獻茶後,便洗手至大殿上焚香。
那鳳姐兒也無心瞻仰聖像,一秉虔誠,磕了頭,舉起簽筒默默的将那見鬼之事并身體不安等故祝告了一回。
才搖了三下,隻聽唰的一聲,筒中撺出一支簽來。
于是叩頭拾起一看,隻見寫着“第三十三簽,上上大吉。
”大了忙查簽薄看時,隻見上面寫着“王熙鳳衣錦還鄉”。
鳳姐一見這幾個字,吃一大驚,驚問大了道:“古人也有叫王熙鳳的麼?”大了笑道:“奶奶最是通今博古的,難道漢朝的王熙鳳求官的這一段事也不曉得?”周瑞家的在旁笑道:“前年李先兒還說這一回書的,我們還告訴他重着奶奶的名字不要叫呢。
”鳳姐笑道:“可是呢,我倒忘了。
”說着,又瞧底下的,寫的是:
去國離鄉二十年,于今衣錦返家園。
蜂采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行人至,音信遲,訟宜和,婚再議。
看完也不甚明白。
大了道:“奶奶大喜。
這一簽巧得很,奶奶自幼在這裡長大,何曾回南京去了。
如今老爺放了外任,或者接家眷來,順便還家,奶奶可不是‘衣錦還鄉’了?”一面說,一面抄了個簽經交與丫頭。
鳳姐也半疑半信的。
大了擺了齋來,鳳姐隻動了一動,放下了要走,又給了香銀。
大了苦留不住,隻得讓他走了。
鳳姐回至家中,見了賈母王夫人等,問起簽來,命人一解,都歡喜非常,“或者老爺果有此心,咱們走一趟也好。
”鳳姐兒見人人這麼說,也就信了。
不在話下。
卻說寶玉這一日正睡午覺,醒來不見寶钗,正要問時,隻見寶钗進來。
寶玉問道:“那裡去了?半日不見。
”寶钗笑道:“我給鳳姐姐瞧一回簽。
”寶玉聽說,便問是怎麼樣的。
寶钗把簽帖念了一回,又道:“家中人人都說好的。
據我看,這‘衣錦還鄉’四字裡頭還有原故,後來再瞧罷了。
”寶玉道:“你又多疑了,妄解聖意。
‘衣錦還鄉’四字從古至今都知道是好的,今兒你又偏生看出緣故來了。
依你說,這‘衣錦還鄉’還有什麼别的解說?”寶钗正要解說,隻見王夫人那邊打發丫頭過來請二奶奶。
寶钗立刻過去。
未知何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