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那撞倒董卓的人,正是李儒。
當下李儒扶起董卓,至書院中坐定。
卓曰:“汝為何來此?”儒曰:“儒适至府門,知太師怒入後園,尋問呂布。
因急走來,正遇呂布奔出雲:‘太師殺我!’儒慌趕入園中勸解,不意誤撞恩相。
死罪!死罪!”卓曰:“叵耐逆賊戲吾愛姬,誓必殺之!”儒曰:“恩相差矣。
昔楚莊王‘絕纓’之會,不究戲愛姬之蔣雄,後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
今貂蟬不過一女子,而呂布乃太師心腹猛将也。
太師若就此機會,以蟬賜布,布感大恩,必以死報太師。
太師請自三思。
”卓沈吟良久曰:“汝言亦是,我當思之。
”儒謝而出。
卓入後堂,喚貂蟬問曰:“汝何與呂布私通耶?”蟬泣曰:“妾在後園看花,呂布突至。
妾方驚避,布曰:‘我乃太師之子,何必相避?’提戟趕妾至鳳儀亭。
妾見其心不良,恐為所逼,欲投荷池自盡,卻被這厮抱住。
正在生死之間,得太師來,救了性命。
”董卓曰:“我今将汝賜與呂布,何如?”貂蟬大驚,哭曰:“妾身已事貴人,今忽欲下賜家奴,妾甯死不辱!”遂掣壁間寶劍欲自刎。
卓慌奪劍擁抱曰:“吾戲汝!”貂蟬倒于卓懷,掩面大哭曰:“此必李儒之計也!儒與布交厚,故設此計;卻不顧惜太師體面與賤妾性命。
妾當生噬其肉!”卓曰:“吾安忍舍汝耶?”蟬曰:“雖蒙太師憐愛,但恐此處不宜久居,必被呂布所害。
”卓曰:“吾明日和你歸郿塢去,同受快樂,慎勿憂疑。
”蟬方收淚拜謝。
次日,李儒入見曰:“今日良辰,可将貂蟬送與呂布。
”卓曰:“布與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賜與。
我隻不究其罪。
汝傳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
”儒曰:“太師不可為婦人所惑。
”卓變色曰:“汝之妻肯與呂布否?貂蟬之事,再勿多言;言則必斬!”李儒出,仰天歎曰:“吾等皆死于婦人之手矣!”後人讀書至此,有詩歎之曰:
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幹戈不用兵。
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
水浒傳
董卓即日下令還郿塢,百官俱拜送。
貂蟬在車上,遙見呂布于稠人之内,眼望車中。
貂蟬虛掩其面,如痛哭之狀。
車已去遠,布緩辔于土岡之上,眼望車塵,歎惜痛恨。
忽聞背後一人問曰:“溫侯何不從太師去,乃在此遙望而發歎?”布視之,乃司徒王允也。
相見畢,允曰:“老夫日來因染微恙,閉門不出,故久未得與将軍一見。
今日太師駕歸郿塢,隻得扶病出送,卻喜得晤将軍。
請問将軍,為何在此長歎?”布曰:“正為公女耳。
”允佯驚曰:“許多時尚未與将軍耶?”布曰:“老賊自寵幸久矣!”允佯大驚曰:“不信有此事!”布将前事一一告允。
允仰面跌足,半晌不語;良久乃言曰:“不意太師作此禽獸之行!”因挽布手曰:“且到寒舍商議。
”布随允歸。
允延入密室,置酒款待。
布又将鳳儀亭相遇之事,細述一遍。
允曰:“太師淫吾之女,奪将軍之妻,誠為天下恥笑!非笑太師,笑允與将軍耳!然允老邁無能之輩,不足為道;可惜将軍蓋世英雄,亦受此污辱也!”布怒氣沖天,拍案大叫。
允急曰:“老夫失語,将軍息怒。
”布曰:“誓當殺此老賊,以雪吾恥!”允急掩其口曰:“将軍勿言,恐累及老夫。
”布曰:“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郁郁久居人下!”允曰:“以将軍之才,誠非董太師所可限制。
”布曰:“吾欲殺此老賊,奈是父子之情,恐惹後人議論。
”允微笑曰:“将軍自姓呂,太師自姓董。
擲戟之時,豈有父子情耶?”布奮然曰:“非司徒言,布幾自誤!”允見其意已決,便說之曰:“将軍若扶漢室,乃忠臣也,青史傳名,流芳百世;将軍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載之史筆,遺臭萬年。
”布避席下拜曰:“布意已決,司徒勿疑。
”允曰:“但恐事或不成,反招大禍。
”布拔帶刀,刺臂出血為誓。
允跪謝曰:“漢祀不斬,皆出将軍之賜也。
切勿洩漏!臨期有計,自當相報。
”布慨諾而去。
允即請仆射士孫瑞,司隸校尉黃琬商議。
瑞曰:“方今主上有疾新愈,可遣一能言之人,往郿塢請卓議事;一面以天子密诏付呂布,使伏甲兵于朝門之内,引卓入誅之:此上策也。
”琬曰:“何人敢去?”瑞曰:“呂布同郡騎都尉李肅,以董卓不遷其官,甚是懷怨。
若令此人去,卓必不疑。
”允曰:“善。
”請呂布共議。
布曰:“昔日勸吾殺丁建陽,亦此人也。
今若不去,吾先斬之。
”使人密請肅至。
布曰:“昔日公說布使殺丁建陽而投董卓;今卓上欺天子,下虐生靈,罪惡貫盈,人神共憤。
公可傳天子诏往郿塢,宣卓入朝,伏兵誅之,力扶漢室,共作忠臣。
尊意若何?”肅曰:“我亦欲除此賊久矣,恨無同心者耳。
今将軍若此,是天賜也,肅豈敢有二心?”遂折箭為誓。
允曰:“公若能幹此事,何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