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演义 第18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敦拔矢啖睛

首頁
    卻說賈诩料知曹操之意,便欲将計就計而行,乃謂張繡曰:“某在城上見曹操遶城而觀者三日。

    他見城東南角磚上之色,新舊不等,鹿角多半毀壞,意将從此處攻進;卻虛去西北上積草,詐為聲勢,欲哄我撤兵守西北,彼乘夜黑必爬東南角而進也。

    ”繡曰:“然則奈何?”诩曰:“此易事耳。

    來日可令精壯之兵,飽食輕裝,盡藏于東南房屋内,卻教百姓假扮軍士,虛守西北。

    夜間任他在東南角上爬城。

    俟其爬進城時,一聲炮響,伏兵齊起,操可擒矣。

    ”繡喜從其計。

    早有探馬報曹操,說張繡盡撤兵在西北角上,呐喊守城,東南卻甚空虛。

    操曰:“中吾計矣!”遂命軍中密備鍬镢爬城器具,日間隻引軍攻西北角;至二更時分,卻領精兵于東南角上爬過壕去,砍開鹿角。

    城中全無動靜,衆軍一齊擁入。

    隻聽得一聲炮響,伏兵四起。

    曹操急退,背後張繡親驅勇壯殺來。

    曹軍大敗,退出城外,奔走數十裡。

    張繡直殺至天明方收軍入城。

    曹操計點敗軍,折兵五萬餘人,失去辎重無數。

    呂虔、于禁俱各被傷。

     卻說賈诩見操敗走,急勸張繡遺書劉表,使起兵截其後路。

    表得書,即欲起兵,忽探馬報孫策屯兵湖口。

    蒯良曰:“策屯兵湖口,乃曹操之計也。

    今操新敗,若不乘勢擊之,後必有患。

    ”表乃令黃祖堅守隘口,自己統兵至安衆縣截操後路;一面約會張繡。

    繡知表兵已起,即同賈诩引兵襲操。

    歐也妮·葛朗台 且說操軍緩緩而行,至襄城,到淯水,操忽于馬上放聲大哭。

    衆驚問其故,操曰:“吾思去年于此地折了吾大将典韋,不由不哭耳!”因即下令屯住軍馬,大設祭筵,吊奠典韋亡魂。

    操親自拈香哭拜,三軍無不感歎。

    祭典韋畢,方祭侄曹安民及長子曹昂,并祭陣亡軍士;連那匹射死的大宛馬,也都緻祭。

    次日,忽荀彧差人報說:“劉表助張繡屯兵安衆,截吾歸路。

    ”操答彧書曰:“吾日行數裡,非不知賊來追我;然吾計劃已定,若到安衆,破繡必矣。

    君等勿疑。

    ”便催軍行至安衆縣界。

    劉表軍已守險要,張繡随後引軍趕來。

    操乃令衆軍黑夜鑿險開道,暗伏奇兵。

    及天色微明,劉表、張繡軍會合,見操兵少,疑操遁去,俱引兵入險擊之。

    操縱奇兵出,大破兩家之兵。

    曹兵出了安衆界口,于隘外下寨。

    劉表、張繡各整敗兵相見。

    表曰:“何期反中曹操奸計!”繡曰:“容再圖之。

    ”于是兩軍集于安衆。

     且說荀彧探知袁紹欲興兵犯許都,星夜馳書報曹操。

    操得書心慌,即日回兵。

    細作報知張繡,繡欲追之。

    賈诩曰:“不可追也,追之必敗。

    ”劉表曰:“今日不追,坐失機會矣。

    ”力勸繡引軍萬餘同往追之。

    約行十餘裡,趕上曹軍後隊。

    曹軍奮力接戰,繡、表兩軍大敗而還。

    繡謂诩曰:“不用公言,果有此敗。

    ”诩曰:“今可整兵再往追之。

    ”繡與表俱曰:“今已敗,奈何複追?”诩曰:“今番追去,必獲大勝;如其不然,請斬吾首。

    ”繡信之。

    劉表疑慮,不肯同往。

    繡乃自引一軍往追。

    操兵果然大敗,軍馬辎重,連路散棄而走。

    繡正往前追趕。

    忽山後一彪軍擁出。

    繡不敢前追,收軍回安衆。

    劉表問賈诩曰:“前以精兵追退兵,而公曰必敗;後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究竟悉如公言,何其事不同而皆驗也?願公明教我。

    ”诩曰:“此易知耳。

    将軍雖善用兵,非曹操敵手。

    操軍雖敗,必有勁将為後殿,以防追兵;我兵雖銳,不能敵之也:故知必敗。

    夫操之急于退兵者,必因許都有事;既破我追軍之後,必輕車速回,不複為備;我乘其不備而更追之,故能勝也。

    ”劉表、張繡俱服其高見。

    诩勸表回荊州,繡守襄城,以為唇齒。

    兩軍各散。

     且說曹操正行間,聞報後軍為繡所追,急引衆将回身救應。

    隻見繡軍已退,敗兵回告操曰:“若非山後這一路人馬阻住中路,我等皆被擒矣。

    ”操急問何人。

    那人綽槍下馬,拜見曹操,乃鎮威中郎将,江夏平春人;姓李,名通,字文達。

    操問何來。

    通曰:“近守汝南,聞丞相與張繡、劉表戰,特來接應。

    ”操喜,封之為建功侯,守汝南西界,以防表、繡。

    李通拜謝而去。

    操還許都,表奏孫策有功,封為讨逆将軍,賜爵吳侯,遣使赍诏江東,谕令防剿劉表。

    操回府,衆官參見畢。

    荀彧問曰:“丞相緩行至安衆,何以知必勝賊兵?”操曰:“彼退無歸路,必将死戰,吾緩誘之而暗圖之,是以知其必勝也。

    ”荀彧拜服。

     郭嘉入,操曰:“公來何暮也?”嘉袖出一書,白操曰:“袁紹使人緻書丞相,言欲出兵攻公孫瓒,特來借糧借兵。

    ”操曰:“吾聞紹欲圖許都,今見吾歸,又别生他議。

    ”遂拆書觀之。

    見其詞意驕慢,乃問嘉曰:“袁紹如此無狀,吾欲讨之,恨力不及,如何?”嘉曰:“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

    高祖惟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擒。

    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兵雖盛,不足懼也。

    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紹以逆動,公以順率,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于寬,紹以寬濟,公以猛糾,此治勝也;紹外寬内忌,所任多親戚,公外簡内明,用人惟才,此度勝也;紹多謀少決,公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