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日船到塘沽,韋小寶、索額圖等一行人登岸陸行,經天津而至北京。
韋小寶重入都門,當真是恍如隔世,心花怒放,飄飄欲仙,立刻便去谒見皇帝。
康熙在上書房傳見。
韋小寶走到康熙跟前,跪下磕頭,還沒站直身子,心下猛地裡悲喜交集,忍不住伏在地下放聲大哭。
康熙見韋小寶到來,心中有一大半歡喜,也有一小半惱怒,心想:“這小子無法無天,竟敢一再違旨。
這次雖派他差使,卻也要好好懲戒他一番,免得這小子恃寵而驕,再也管束他不住。
”豈知韋小寶一見面竟會大哭,康熙心腸卻也軟了,笑道:“他媽的,你這小子見了老子,怎麼哭起來?”韋小寶哭道:“奴才隻道這一生一世,再也見不着皇上了。
今日終于得見,實在是歡喜得緊。
”康熙笑道:“起來,起來!讓我瞧瞧你。
”韋小寶爬起身來,滿臉的眼淚鼻涕,嘴角邊卻已露着微笑。
康熙笑道:“他媽的,你這小子倒也長高了。
”童心忽起,走下禦座,說道:“咱們比比,到底是你高還是我高。
”走過去和他貼背而立。
韋小寶眼見跟他身高相若,但皇上要比高矮,豈能高過了皇上,當即微微彎膝。
康熙伸手在兩人頭上一比,自己高了約莫一寸,笑道:“咱們一般的高矮。
”轉身走開幾步,笑問:“小桂子,你生了幾個兒子女兒?”韋小寶道:“奴才不中用,隻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康熙哈哈大笑,說道:“這件事我可比你行了。
我已有四個兒子,三個女兒。
”韋小寶道:“皇上雄才大略,自然……自然這個了不起。
”康熙笑道:“幾年不見,你學問還是沒半點長進。
生兒女的事,跟雄才大略有甚麼幹系?”韋小寶道:“從前周文王有一百個兒子,凡是好皇帝,兒子也必定多的。
”康熙笑問:“你又怎麼知道了?”韋小寶道:“皇上派奴才去釣魚,咱倆個好比周文王和姜太公。
周文王的事,奴才自然要問問清楚,免得見到皇上之時,回不上話。
”這幾年來康熙忙于跟吳三桂打仗,晝夜辛勞,策劃國事,身邊少了韋小寶這個少年臣子說笑話解悶,有時着實無聊,此時君臣重逢,甚是開心,說了好一會閑話,問了他在通吃島上的生涯,又問起台灣的風土民情。
韋小寶道:“台灣土地肥美,氣候溫暖,出産很多,百姓日子過得挺快活,得知皇上準許他們在台灣住下去,個個感激皇恩浩蕩,都說皇上是不折不扣的鳥生魚湯。
”康熙點頭道:“施政以不擾民為先。
百姓既然在台灣安居樂業,強要他們遷入内地,實是大大擾民。
朝中大臣不明台灣實情,妄發議論,險些誤了大事。
你和施琅力加勸谏,功勞不小。
”韋小寶噗的一聲跪倒,磕頭道:“奴才多次違旨,殺十七八次頭都是應該的,不論有甚麼功勞,皇上都不必放在心上。
隻求皇上開恩。
饒了奴才性命,準許我在你身邊服侍。
”
康熙微笑道:“你也知道殺十七八次頭也是應該,就可惜你沒十八顆腦袋,否則的話,我定要砍下十七顆來。
”韋小寶道:“是,是。
奴才腦袋也不要多,隻要留得一顆,有張嘴巴說話吃飯,也就心滿意足了。
”康熙道:“這顆腦袋留不留,那得瞧你今後忠心不忠心,是不是還敢違旨。
”韋小寶道:“奴才忠字當頭,忠心耿耿,赤膽忠心,盡忠報國。
”康熙笑道:“你這忠字的成語,心裡記得倒多,還有沒有?”韋小寶道:“奴才心裡隻有一個忠字,自然記得多些,還有……還有忠君愛國,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還有忠厚老實……”康熙道:“起來罷!你如忠厚老實,天下就沒一個刁頑狡猾之徒了。
”韋小寶站起身來,說道:“回皇上:我隻對你一個人忠心。
對于别人,就不那麼忠了,有時說不定還奸他一奸。
奴才的性子是有點小滑頭的,這個皇上也明白得很。
不過我對皇上講究‘忠心’,對朋友講究‘義氣’,忠義不能兩全之時,奴才隻好縮頭縮腦,在通吃島上釣魚了。
”
康熙道:“你不用擔心,把話兒說在前頭,我可沒要你去打天地會。
”負手背後,踱了幾步,緩緩的道:“你對朋友講義氣,那是美德,我也不來怪你。
聖人講究忠恕之道,這個忠字,也不單是指事君而言,對任何人盡心竭力,那都是忠。
忠義二字,本來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你甯死不肯負友,不肯為了富貴榮華而出賣朋友,也算十分難得,很有古人之風。
你既不肯負友,自然也不會負我了。
小桂子,我赦免你的罪愆,不全是為了你以前的功勞,不全是為了你我兩個自幼兒十分投緣,也為了你重視義氣,并非壞事。
”
韋小寶感激涕零,哽咽道:“奴才……奴才是甚麼都不懂的,隻覺得别人真心待我好,實在……實在不能……不能對他們不住。
”康熙點點頭,說道:“那羅刹國的攝政女王,對你也挺不錯啊。
我派你去打她,卻又怎樣?”
韋小寶嗤的一聲,笑了出來,說道:“她給人關了起來,險些兒性命不保,奴才教她鼓動火槍手作亂,奪到了大位,也算對得住她了。
她派兵想來奪皇上的錦繡江山,可萬萬容她不得。
這女人水性楊花,今天勾搭這個男人,明天勾搭那個,那是當不得真的。
就可惜羅刹國實在太遠,否則奴才帶一支兵去,把這女王擒了來請皇上瞧瞧,倒也有趣。
”康熙道:“‘羅刹國太遠’,這五個字很是要緊,隻憑着這五個字,咱們這一戰可操必勝。
羅刹國雖然火器犀利,騎兵骁勇,但他們遠,咱們近。
他們萬裡迢迢的東來,兵員、馬匹、火器、彈藥、糧草、被服,甚麼接濟都不容易。
現下我已派了戶部尚書伊桑阿前赴甯古塔,構築瑷珲、呼瑪爾二城,廣積糧草彈藥,又設置了十個驿站,使得軍需糧饷供應暢通,源源不絕。
日前又傳旨蒙古,不許跟羅刹人貿易。
再派黑龍江将軍薩布素廣遣騎兵,見到羅刹人的糧草車輛,就放火燒他媽的,見到羅刹兵的馬匹,立刻就宰他媽的。
”韋小寶大喜,說道:“皇上如此調派,當真是甚麼甚麼之中,甚麼千裡之外,這一戰已經勝了七八成。
”康熙道:“那也不然,羅刹是大國,據南懷仁說,幅員還大過了我們中國,決計不可輕敵。
我們如打了敗仗,遼東一失,國本動搖。
他們敗了卻無關大局,隻不過向西退卻而已。
因此這一戰隻許勝不許敗。
你倘若敗了,我就領兵出關親征。
第一件事,便是砍你的腦袋。
”說這句話時聲色俱厲。
韋小寶道:“皇上望安。
奴才項上人頭若是不保,那也是給羅刹兵砍下來的,決不能讓皇上來砍。
”康熙道:“你明白這一節便好。
兵兇戰危,誰也難保必勝。
我隻是要你萬萬不可輕忽,打仗可不是油腔滑調之事。
”韋小寶恭恭敬敬的道:“是。
”康熙又道:“倘若單是行軍打仗,本來也不用你去。
不過這次跟羅刹國開仗,并不是想滅了他,隻是要他知難而退,不敢來侵我疆土,也就是了。
因此須得恩威并濟,要他們感恩戴德,兩國永遠和好。
如果一味殺戮,羅刹國君主老羞成怒,傾國來攻,我們就算得勝,那也是兵禍連結,得不償失。
能和則和,不戰而屈人之兵,才算上上大吉。
你如能說得羅刹國攝政女王下令退兵,兩國講和,才是大大的功勞。
”韋小寶道:“奴才見到羅刹兵的将軍之後,将皇上的聖谕向他們開導,再要他們帶話去給羅刹國攝政女王。
”康熙道:“我曾傳了好幾名西洋傳教士來,詳細詢問羅刹國的曆朝故實、風土地理、軍政人事……”韋小寶道:“對,對。
皇上這是知他又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