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四回 人来绝域原拼命 事到伤心每怕

首頁
    ,幹嗎又派五艘小艇……他媽的,是六艘,連我們的艇子也偷去了,臭漢奸,你叫小艇去接人,還不是想倚多為勝嗎?” 施琅笑道:“陳軍師,馮隊長,你兩位武功了得,施某向來佩服。

    常言道識時務者為俊傑,還是帶了鄭公子下來,一齊投降了罷。

    皇上一定封你兩位做大大的官。

    ” 施琅當年是鄭成功手下的大将,和周全斌,甘輝,馬信,劉國軒四人合稱“五虎将”。

    陳近南是軍師。

    馮錫範武功雖強,将略卻非所長,乃是鄭成功的衛士隊長。

    施琅和陳馮二人并肩血戰,久共患難,這時對二人仍以當年的軍銜相稱。

    懸崖和下面相距七八丈,施琅站得又遠,可是他中氣充沛,一句話送上崖來,人人聽得清楚。

     鄭克爽臉上變色,顫聲道:“馮師父你……你不可投降。

    ”馮錫範道:“公子放心。

    馮某隻教有一口氣在,決不能投降鞑子。

    ”陳近南雖知馮錫範陰險奸詐,曾幾次三番要加害自己,要保鄭克爽圖謀延平郡王之位,但此時他說來大義凜然,好生相敬,說道:“馮大哥,你我今日并肩死戰,說什麼也要保護二公子周全。

    ”馮錫範道:“自當追随軍師。

    ”鄭克爽道:“軍師此番保駕有功,回到台灣,我必奏明父王,大大的……大大的封賞。

    ”陳近南道:“那是屬下份當所為。

    ”說着走向崖邊察看敵情。

     韋小寶笑道:“鄭公子,大大的封賞倒也不必。

    你隻要不翻臉無情,害我師父,就多謝你啦。

    ”鄭克爽向他瞪了一眼。

     韋小寶低聲道:“師姊,咱們不如捉了鄭公子,去獻給清兵罷。

    ”阿珂啐道:“一見了面,就不說好話。

    你怎麼又來吓他?”韋小寶笑道:“吓幾下玩兒,又吓不死的。

    就算吓死了,也不打緊。

    ”阿珂呸了一聲,突然間臉上一紅,低下頭去。

     韋小寶問雙兒:“大家怎麼在一起了?”雙兒道:“陳總舵主帶了風大爺和我出海找你。

    我想起你曾到這通吃島來過,跟陳總舵主說了,便到這裡來瞧瞧。

    途中湊巧見到清兵炮船追趕鄭公子,打沉了他座船,我們救了他上船,逃到這裡。

    謝天謝地,終于見到了你。

    ”說到這裡,眼圈又紅了。

     韋小寶伸手拍拍她肩頭,說道:“好雙兒,這些日子中,我沒一天不記着你。

    ”這句話倒不是口是心非,阿珂和雙兒兩個,他每天不想上十次,也有八次,倒還是記挂雙兒的次數多了些。

     陳近南叫道:“衆位兄弟,乘着鞑子援兵未到,咱們下去沖殺一陣。

    否則再載得六艇鞑子兵來,就不易對付了。

    ”衆人齊聲稱是。

    這次來到島上的十餘人中,除了陳,馮,鄭,風以及阿珂,雙兒外,尚有天地會衆八人,鄭克爽的衛士三人。

    陳近南道:“鄭公子,陳姑娘,小寶,雙兒,你們四個留在這裡。

    餘下的跟我沖!”長劍一揮,當先下崖。

    馮錫範,風際中和其餘十一人跟着奔下,齊聲呐喊,向清兵隊疾沖而前。

    清兵紛紛放箭,都給陳,馮,風三人格打開了。

     先前乘船水戰,施琅所乘的是大戰船,炮火厲害,陳近南等隻有挨打的份兒。

    這時近身接戰,清兵隊中除了施琅一人之外,餘下的都武功平平,怎抵得住陳,馮,風三個高手?天地會兄弟和鄭府衛士身手也頗了得,這十四個人一沖入陣,清兵當者披靡。

     韋小寶道:“師姊,雙兒,咱們也下去沖殺一陣。

    ”阿珂和雙兒同聲答應。

    鄭克爽道:“我也去!”眼見韋小寶拔了匕首在手,沖下崖去,雙兒和阿珂先後奔下。

    鄭克爽隻奔得幾步,便停步不前,心想:“我是千金之體,怎能跟這些屬下同去犯險?”叫道:“阿珂,你也别去罷!”阿珂不應,緊随在韋小寶身後。

     韋小寶武功雖然平平,但身有四寶,沖入敵陣之中,卻是履險如夷。

    那四寶?第一寶,匕首鋒銳,敵刃必折;第二寶,寶衣護身,刀槍不入;第三寶,逃功精妙,追之不及;第四寶,雙兒在側,清兵難敵。

    侍此四寶而和高手敵對,固然仍不免落敗,但對付清兵卻綽綽有餘,霎時間連傷數人,果然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心想:“當年趙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那也不過如此。

    說不定還是我韋小寶……” 衆人一陣沖殺,清兵四散奔逃。

    陳近南單戰施琅,一時難解難分。

    馮錫範和風際中卻将衆兵将殺得猶如砍瓜切菜一般,不到一頓飯時分,八十多名清兵已死傷了五六十人,殘兵敗将紛紛奔入海中。

    衆水軍水性精熟,忙向大船遊去。

    這一邊天地會的兄弟死了二人,重傷一人,餘下的将施琅團團圍住。

     施琅鋼刀翻飛,和陳近南手中長劍鬥得甚是激烈,雖然身陷重圍,卻絲毫不懼。

    韋小寶叫道:“施将軍,你再不抛刀投降,轉眼便成狗肉之醬了。

    ”施琅凝神接戰,對旁人的言行不聞不見。

     鬥到酣處,陳近南一聲長嘯,連刺三劍,第三劍上已和施琅的鋼刀黏在一起。

    他手腕抖動,急轉了兩個圈子,隻聽得施琅“啊”的一聲,鋼刀脫手飛出。

    陳近南劍尖起處,指住了他咽喉,喝道:“怎麼說?”施琅怒道:“你打赢了,殺了我便是,有什麼話好說?”陳近南道:“這當兒你還在自逞英雄好漢?你背主賣友,英雄好漢是這等行徑嗎?” 施琅突然身子一仰,滾倒在地,這一個打滾,擺脫了喉頭的劍尖,雙足連環,疾向陳近南小腿踢去。

    陳近南長劍豎立,擋在腿前。

    施琅這兩腳倘若踢到,便是将自己雙足足踝送到劍鋒上去,危急中左手在地上一撐,兩隻腳硬生生的向上虛踢,一個倒翻筋鬥向後躍出,待得站起,陳近南的劍尖又已指在他喉頭。

     施琅心頭一涼,自知武功不是他對手,突然問道:“軍師,國姓爺待我怎樣?” 這句話問出來,卻大出陳近南意料之外。

    刹那之間,鄭成功和施琅之間的恩怨糾葛,在陳近南腦海中一幌而過,他歎了口氣,說道:“平心而論,國姓爺确有對你不住地方。

    可是咱們受國姓爺大恩,縱然受了冤屈,又有什麼法子?” 施琅道:“難道要我學嶽飛含冤而死?” 陳近南厲聲道:“就算你不能做嶽飛,可也不能做秦桧,你逃得性命,也就是了。

    男子漢大丈夫,豈能投降鞑子,去做那豬狗不如的漢奸?”施琅道:“我父母兄弟,妻子兒女又犯了什麼罪,為什麼國姓爺将他們殺得一個不剩?他殺我全家,我便要殺他全家報仇!”陳近南道:“報仇事小,做漢奸事大。

    今日我殺了你,瞧你有沒有面目見國姓爺去。

    ” 施琅腦袋一挺,大聲道:“你殺我便了。

    隻怕是國姓爺沒臉見我,不是我沒臉見他。

    ” 陳近南厲聲道:“你到這當口,還是振振有詞。

    ”欲待一劍刺入他咽喉,卻不由得想到昔日戰陣中同生共死之情。

    施琅在國姓爺部下身先士卒,浴血苦戰,功勞着實不小,若不是董夫人幹預軍務,侮慢大将,此人今日定是台灣的幹城,雖然投敵叛國,絕無可恕,但他全家無辜被戮,實在也是其情可憫,說道:“我給你一條生路。

    你若能立誓歸降,重歸鄭王爺麾下,今日就饒了你性命。

    今後你将功贖罪盡力于恢複大業,仍不失為一條堂堂漢子。

    施兄弟,我良言相勸,盼你回頭。

    ”最後這句話說得極是懇切。

     施琅低下了頭,臉有愧色,說道:“我若再歸了台灣,豈不成了反覆無常的小人?” 陳近南回劍入鞘,走近去握住他手,說道:“施兄弟,為人講究的是大義大節,隻要你今後赤心為國,過去的一時糊塗,又有誰敢來笑你?就算是關王爺,當年也降過曹操。

    ” 突然背後一人說道:“這惡賊說我爺爺殺了他全家,我台灣決計容他不得。

    你快快将他殺了。

    ”陳近南回過頭來,見說話的是鄭克爽,便道:“二公子,施将軍善于用兵,當年國姓爺軍中無出其右。

    他投降過來,于我反清複明大業有極大好處。

    咱們當以國家為重,過去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